-END-
“宝贝,快关掉电视!不要再看了……”相信很多家长都会像这样说服宝贝们保护眼睛。
然而近年来,
我国儿童青少年视力却普遍恶化,
近视率只升不降,
当然,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但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宝贝们早早地就用眼过度啦,
众所周知,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而少看电视和电子屏幕,
多外出对于保护宝贝们的眼睛至关重要,
除了这些,还有很多知识被我们忽视,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吧!
不要等到宝贝们带上厚重的镜片才后悔莫及呀。
“远视储备”和“近视”?
要说清楚这个问题,首先我们要了解一下什么是眼轴?眼轴是眼球前后径的距离,正常眼球前后径在刚出生时约16mm,3岁时达18-20mm左右,正常成年人的眼轴约24mm左右,高度轴性近视(度数>-°)的人眼轴常常大于26mm。临床研究表明,眼轴每增加1mm,近视度数会相应增加-度左右。
学龄前儿童因其眼球小,眼轴短,通常是远视状态。且年龄越小,远视度数越深,这种与年龄和生长发育有关的生理性远视,我们称之为“远视储备”。眼轴和孩子们的身高和体重一样,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会慢慢变长,眼轴变长伴随着“远视储备”的逐渐减少,直至学龄前基本达到正视,该过程称为“正视化”。
而近视,就是事物的成像没有落在视网膜上导致的视物不清。”用照相机的工作原理来类比眼球:晶状体是镜头,视网膜是底片;物体反射的光线进入眼球、投射到视网膜上,再由视觉细胞对其进行整合和处理,最终传送到大脑内,形成图像。而近视,就是由于眼轴增长或角膜曲率变陡,引起光线进入眼球后成像在视网膜前所导致的视物不清。
近视的早期症状知多少?
当然,近视不是一下子就形成的,如果宝贝有以下几种表现,那么各位爸爸妈妈就就要警惕起来啦!→看远模糊:孩子反映看不清远处的字迹,或常常抱怨屋子里的光线太暗。→看远处时经常眯眼:这是因为眯眼时上下眼皮可以遮挡部分瞳孔,形成了“小孔效应”,可提高视力。→写作业眼睛贴得近:孩子写作业或看东西时眼睛贴得很近;在看远处后低头看近,或看近处物体后抬头看远时,出现短暂的视物不清的现象。→频繁眨眼:频繁地眨眼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视物不清的症状,暂时提高视力。→经常皱眉:一些近视的儿童有皱眉的习惯,这是他们试图改善视力的一种方式。→经常歪着头看物体:歪着头看物体可以减少散射光线对其视力的影响。当发现孩子经常歪着头看物体时,也可能是斜视、眼球震颤等引起。→看东西时斜视:部分患近视的孩子常会合并有外斜(即当孩子一只眼睛向前看时,另外一只眼睛会不自主地向外侧看)的习惯,家长也应注意。由于近视的发生是因为眼球的眼轴变长、角膜曲率变陡,“就像长个子一样,没有谁是越长越矮的。”所以,就目前的技术水平来说,青少年近视是不可能完全“治愈”的,我们只能尽量提前预防。
我们通常把近视防控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近视尚未发生的学龄前(科学合理用眼预防近视)
第二阶段
近视发生至18岁成人(延缓近视进展速度,尽量避免高度近视)
第三阶段
成年后度数稳定后摘镜手术(严格把握适应症,安全摘镜)
因此,青少年近视防治关键是预防为重、早发现早诊治,尽可能防止高度近视的形成。人的眼球发育在成年之后会趋于稳定,近视发生得越晚,度数越能得到控制。由于高度近视的遗传性,近视防控做到位了不仅对孩子本身好,对他的下一代也好。
如何延缓近视呢?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护眼指南延缓近视:
▊▍每天2小时以上充足的户外活动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保证充足的营养和睡眠。
▊▍学龄前儿童不推荐使用电子产品;3岁以上非学习目的使用时间不宜超过15分钟,学习目的的电子产品单次30分钟左右,休息远眺放松10分钟。
▊▍避免在走路时、卧床时、晃动的车厢内、光线很暗或阳光直射下看书和使用电子产品。
▊▍保护视力“三个20”:20分钟近距离用眼后看20英尺(约6m)外的景物20秒。
▊▍科学用眼“三个一”:眼与书距离一尺,胸与桌缘距离一拳,笔尖与手指距离一寸。
▊▍每6个月进行一次视力和屈光度的检查;在生活和学习中一旦发现孩子有视物不清的情况,医院进行详细的检查,早发现,早控制。
保护视力,让我们从小做起切莫让我们心灵的窗户,失去光彩哦~
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
用心教育,用爱宽容。
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