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下午好。今天我们讲一下同视机在我们眼视光工作中的检查。
同视机主要用于检查斜视弱视患者的双眼视功能,视网膜对应情况以及斜视度的测定,根据不同诊断眼位斜视度的变化规律,了解眼球运动功能。
同视机也叫大弱视镜,是斜视、弱视检查的最基本仪器,是从立体镜发展来的,主要结构是两个可以围绕三个轴作各种方向旋转运动的镜筒(包括围绕垂直作内收和外展两个方向的水平运动;围绕水平轴作上、下方向的垂直运动;围绕矢状轴作内、外方向的旋转运动)。镜筒作各个方向的旋转运动都是围绕着眼球旋转中心的位置进行的。
同视机构造:电源部分和机械转动部分。同视机底座有一金属箱,其中储藏机器的转动部分及电路。在座上有两个金属臂连接两个镜筒,每个镜筒均包括目镜、反射镜及画片夹三部分。
镜筒的一端装有目镜,另一端装有画片,中间安放一只+7D的球镜,使画片置于球镜的焦点上。被检查者经目镜看到的画片其光线是平行的,因此同视机检查结果是看远的结果。
镜筒之臂在底座上有刻度盘,一行为圆周度,一行为三棱镜度。两镜筒一般可内转、外转,镜筒上附有画片的高度及旋转的刻度,可以上下移动及旋转。
同视机的两个臂控制着画片的水平运动。两个臂可以单独运动,也可以用锁固定以后做集合或外展的异向运动,还可以做平行运动。通过不同旋扭可以使画片做垂直和旋转运动。能够把镜筒调到各诊断眼位进行检查。
接下来,我们主要讲解围绕眼视光学常用同视机的三级视功能做的检查。首先调好患者的下颌托,额托,令患者注视目镜中的画片,调整仪器把所有刻度盘的指针都调到0o,特别要注意垂直和旋转的刻度盘,调整下颌托的高度,使病人的眼睛正好对准同视机的目镜,也便于检查者观察被检查者的眼球运动。目镜的距离要等于病人的瞳距。检查双眼视时还要注意,被检查者的头位应该保持正直,特别是那些平时有代偿头位的被检查者,更要注意这一点。下颌既不内收也不上举,要便于观察角膜映光点。
融合功能的检查:使用二级画片。检查前,使患者认清两张图形的特点,然后移动镜筒,至两张画片重和,此时将机器锁住,并使之产生两臂等量的辐辏和分开,转动旋钮直到两张画片不再重合,就是其辐辏和分开的最大限度,也就是融合范围,正常融合范围:辐辏平均为25o~30o,分开为4o~6o,垂直分开为2△~4△,旋转为15o~25o。
每一对画片的图案存在水平差异,水平视差被视觉中枢感知会产生深度知觉。
较复杂的画片看上去会形成不同深度的平面。立体视画片包括一般立体视画片及随机点立体视画片,前者用于立体视的定性测定,后者用于立体视锐度的测定。
同视机除了可以查双眼的三级视功能,还可以在一些视功能的训练,包括:(1)消除斜视眼的抑制状态;(2)扩大融合范围;(3)矫正异常视网膜对应;(4)弱视训练等。
在这里,我们就不再展开说明了。同视机的双眼视三级功能检查也是验光技师考核中实操的一个重要检查项目,需要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多做多积累经验。
今天的微课堂就到这里了,希望对同学们都能够有所收获!也希望大家把自己的疑问或者遇到处理不当的案列留言分享给我们,老师会进行筛选统计,把一些常见的问题定期为大家作解答。
往期回顾
微课堂第1讲—近视眼的矫正原则及案例分析
微课堂第2讲—双眼视病例分析
微课堂第3讲—远视眼的矫正原则及案例分析
微课堂第4讲—开槽机的维护与保养
微课堂第5讲—视光教育现状与继续教育
微课堂第6讲—散光眼的矫正原则及案例分析
微课堂第7讲—视觉训练镜片阅读和镜片排序微课堂
微课堂第8讲—渐进多焦点眼镜验配售服与投诉处理
微课堂第9讲—双眼视异常案例分析
微课堂第10讲—透镜的棱镜效果微课堂
微课堂第11讲—交叉柱镜使用细则
微课堂第12讲—棱镜作用的合成与分解
微课堂第13讲—动态检影
微课堂第14讲—临床综合验光案例分析(一)
微课堂第15讲—训练球的使用方法
微课堂第16讲—角膜接触镜常见并发症
微课堂第17讲—临床综合验光案例分析(二)
微课堂第18讲—环曲面透镜
微课堂第19讲—角膜塑形镜验配病例分享
微课堂第20讲—角膜塑形镜验配病例分享
微课堂第21讲—光学中心水平距离和垂直互差的测量
微课堂第22讲—临床综合验光案例分析(四)
微课堂第23讲—无框眼镜的加工制作
微课堂第24讲—调节功能异常
微课堂第25讲—临床综合验光案例分析(五)
微课堂第26讲—钻孔机的校准和保养
微课堂第27讲—范围系列立体镜
微课堂第28讲—人眼波前像差
微课堂第29讲—验光案例分析六(复性远视散光)
微课堂第30讲—最小分辨角
视光问题征集库长按左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