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鸭,带孩子去体检,视力检查结果1.0,验光怎么还会有近视度数呢?
视力1.0并不代表就一定不存在近视哦!
视力是指个人看东西的能力,需要通过主观判断。而近视是指眼球的屈光状态,屈光度数则是通过电脑验光仪、散瞳验光等客观检查获得的。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但并不能完全画等号。
01
裸眼视力可能会虚高
01
本能的“辅调行为”作怪
这里大家不妨回忆一下,当我们在进行裸眼视力检查时,为了能看得更清楚,出于生理和心理本能总是会不自觉地采取一些视觉辅助调整行为(简称“辅调行为”)来提高辨认能力。“眯眼视物”便是这其中最为普遍的的现象。
这种现象在许多文献中都有所描述,如近视初期常有远距视力波动,注视远处物体时眯眼”、“近视眼患者常常习惯性眯眼和皱眉以产生针孔效应来提高视力”、“缩小睑裂,增加景深,提高视力”。
02
超强的眼调节能力干扰
青少年的眼调节力量强,即使存在一定度数的近/远视,也可以不发生任何视力障碍症状。在这种情况下,虽然孩子能看得见1.0的视力表,但也很可能是眼睛过度调节的结果或者是测试环境的影响。
03
不同个体主观感受的差异性
一部分孩子在视力检查时可能并不能看清楚视标,但他们选择猜测视标。例如孩子只能看清0.8的视标,但是1.0或者1.2的视标他也能模糊的看到,能够准确猜测到视标开口方向,那么这个孩子的视力检查结果就会出现虚高。
另一部分孩子的性格比较严谨,在进行视力检查时,哪怕能模糊辨认的视标也直接反馈说看不清,在视力值数据上就会表现的偏低。
02
屈光度数是客观检查的结果
相较于视力检查,验光更为客观。但验光检查也分为主观验光与客观验光,我们常说的散瞳验光、电脑验光、检影镜验光都属于是客观验光,无需被检查者说话,即可获得屈光不正的度数。而插片验光则属于是主观验光,需要获得被检查者本人的反馈。
以散瞳验光为例,通过滴能够扩大瞳孔的眼药水将睫状肌进行麻痹,排除掉眼睛调节功能的干扰,再使用电脑验光仪验光,由此得出的结果是不依赖于人的主观判断的,是一个较为客观的数据。
由此得出我们的视力与屈光度数是不能画等号的。
03
有度数就需要立刻配戴眼镜吗?
目前专家共识,对于散瞳后确认近视度数度或以上,就要及时配镜矫正。
不及时矫正,不仅会让近视度数发展的更快,还容易引起视疲劳,造成近视度数加深、散光,甚至造成斜视。更多详情戳这里→《近视的人长期不戴眼镜会怎样?》
声明本文为爱眼鸭原创内容,如需转载请联系爱眼鸭小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