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发现,随着城市化和人类发展指数的增长,近视人数逐年剧增,预计年将高达33.6亿人。同时,从年全球新冠疫情开始,大众使用电子设备时长增加,户外活动时间减少,导致近视防控工作也迎来了新的挑战。面对全民眼健康问题的严峻形势,医院眼视光中心、北京眼视光会主办的北京市继续教育项目“近视防控理论与技术学习班”以线上会议形式正式开课。本期学习班主要聚焦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最新进展、高度近视并发症的处理、接触镜相关理论知识等内容。
赵明威教授眼视光继续教育学习势在必行
首先,赵明威教授明确表明,当前近视已是我国严重的社会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儿童青少年尤为突出。在临床工作中,超过70%就诊患者属于眼视光范畴,包括近视、弱视、老视等。眼视光作为眼科的重要分支,对眼科的发展举足轻重。面对当前我国眼视光从业人员专业水平较低的情况,迫切需要建立考核制度,规范行业准则,培养高级人才,开拓中国特色的眼视光赛道。赵明威教授表示,希望通过本次“近视防控理论与技术学习班”的举办,共同搭建眼视光在线学习平台,促进眼科医师深入学习眼视光学相关知识、强化相关技能,从而推动眼视光行业进步与发展。
王乐今教授微创后巩膜加固术
为高度近视儿童“重启光明”
据研究显示,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3.6%,其中10%~20%会发展成高度近视。高度近视表现为明显的视力下降、眼轴逐年急速增长、眼球发生退行性变化,出现玻璃体病变、黄斑病变(裂孔)等多种并发症,甚至失明。特别对于0~6岁高度近视儿童,通过早期有效手段控制眼轴增长,预防近视并发症的出现至关重要。王乐今教授团队与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合作研发的微创后巩膜加固术,与传统巩膜加固术比较,其操作简单,减少了术中的创伤,又恰当的使巩膜植片加固到了眼球的后极部,保证了疗效。同时,术后安全性高,未出现斜视、水肿、感染、复视、视力下降等并发症。
宋红欣教授角膜地形图解读指导角膜塑形镜验配及调整
宋红欣教授详细介绍了角膜地形图原理、模式、不同数据代表的意义、偏心率及对标尺的重要性。通过差异图判断角膜塑形镜戴后角膜的形状改变、定位是否良好等问题。全面解读了角膜塑形镜的指标、角膜塑形镜的设计、角膜塑形镜的选择以及角膜塑形镜的适配评估。
李岩教授眼视光技术专业职称的建立意义重大
近年来,随着近视人数激增,响应近视预防和控制的国家健康战略,李岩教授谈到,面对近视眼问题和社会需求,眼视光相关专业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眼视光技术专业人员在近视防控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推动眼视光行业的发展,亟需进行眼视光技术专业职称的建立和规范行业的考核。经过多方努力下,视光技术专业职称考试有望列入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李岩教授还简介了眼视光技术专业职称报考的条件、考试大纲及考试时间等相考试关问题。
荣蓓教授科学看待OK镜
由于当代生活习惯、用眼方式等改变,儿童青少年近视发病率逐渐增高,且逐渐低龄化,使得儿童青少年近视已然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OK镜是目前被眼科行业认证的控制近视的有效方法之一。近年,随着OK镜设计的升级及验配技术的提高,OK镜配戴者也呈爆发式增长。对此,荣蓓教授全面讲解了OK镜适应人群、适应证和禁忌症、OK镜的选择以及配戴OK镜的注意事项和相关问题。
王凯教授小BC设计直击OK镜防控近视重点
目前,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率高居世界第一,如何预防近视或控制近视的发展,一直是家长关心的话题。王凯教授介绍,现今眼科界受专业认同的近视防控方法包括适量的户外活动、OK镜等近视控制的光学手段及低浓度阿托品眼药水的使用,才能达到近视控制量最大化,保证每年眼轴增长控制在0.2mm以内,从而有效控制近视。OK镜是利用正离焦原理达到控制近视的效果。临床研究发现BC直径直接影响OK镜近视控制的效果,调整BC区,改变瞳孔大小,可以增加OK镜的周边离焦量与高阶像差,显著减少眼轴的增长。
吕会斌教授个性化定制角膜塑形镜
角膜塑形镜验配过程中,眼科医师会遇到疑难案例导致近视防控效果不佳,吕会斌教授结合临床工作经验分享了高屈光度和高散光案例。对于高度数角膜验配,中心定位要求高,需尽可能解决角膜形态不规则性或散光设计。角膜塑形镜镜片选择因人而异,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充分利用现有镜片的所有特点,在保证角膜安全性前提下,才可能达到近视防控效果。
张钰教授OK镜治疗儿童近视性屈光参差OK
年《国民视觉健康》白皮书中指出,我国5岁以上人群近视比例为35.16%~39.12%,近视俨然已经成为我国的“国病”,其中约10%为双眼近视度相差≥1.00D的近视性屈光参差患者。因发生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屈光参差程度随近视度数增长而增加、近视发展速度快、可导致双眼视障碍、框架眼睛不耐受的特点,儿童近视性屈光参差更是亟需解决的问题。张钰教授分析的多个临床研究表明,短期来看,角膜塑形术对于矫正及治疗儿童近视性屈光参差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其长期效果还待进一步研究和观察。
余继峰教授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的多种选择
我国近视总人数将近5亿,儿童青少年近视最为严重,约占50%~60%。近视不仅产生视力下降,视觉功能受损及严重的并发症等,还导致不可能逆转的视力残疾,甚至失明。除了先天因素,近视主要由长时间不健康用眼习惯、不良用眼环境、户外活动不足等后天因素引起。目前,儿童青少年视力矫正包括框架眼镜、特殊框架眼镜、接触镜及相关药物。余继峰教授结合多个临床病例阐述了0.01%阿托品滴眼液、功能性框架眼镜、角膜塑形镜、多焦点软镜的优缺点,强调治疗方式需要结合患儿自身情况和需求,选择适合的视力矫正方法,保证治疗的安全性。
结语鉴于近视发展形势严峻及社会需求,眼科医师需不断学习充实自己。本期“近视防控理论与技术学习班”完美收官,多位专家多角度讲授了当下近视防控和治疗的重点内容,干货满满,值得反复观看学习!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