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芝士咸鱼
十点人物志原创
前不久,主持人杨澜在一个女性领导力论坛上分享了自己对女性在职场和家庭之间两难的看法:
“我想和很多妈妈们说,你不需要做到面面俱到,用诚实的态度来面对生活就好。”综艺节目《乘风破浪的姐姐》里,万茜也表达过类似的观点,哪有什么家庭事业相平衡,总有一方要退让的。
名人们的接连发言,让“事业与家庭如何平衡”这个经久不衰的话题再次进入公众视野。
拥有诸多便利的名人尚且为此烦恼,作为普通的职业女性,这个难题只会更棘手。
尤其是,当这位职业女性从事的是像医生这么忙碌的工作。一边是等待自己医治的患者,一边是家里年龄还小、需要陪伴的孩子,哪边都很难放下。
今天,我想说一位女医生的故事,她叫蔡春艳,是眼科医生,也是一位母亲。面对职业和家庭的平衡取舍,她是怎么做的?
她是医生,也是妈妈:
无论身份如何转变,爱永远不变
蔡春艳医生是典型夹在职场和家庭之间的女性。她既是小儿眼科医生,也是一名7岁孩子的妈妈。
在儿子辰辰眼里,妈妈总是很忙,医院待到很晚,由于职业的特殊性,说到诸如保护眼睛的话题,妈妈总是格外认真。
在辰辰眼里,妈妈喜欢唠叨,在医院的那些小患者眼中,这位姓蔡的医生阿姨又温柔又美丽。
平日里,蔡春艳医生面对的近视患者多是孩子,和这些小患者们相处,讨得他们的欢心可没那么容易。
或许因为妈妈的身份,蔡春艳医生更懂得怎么和这些孩子相处。她常常随身带一些小孩喜欢的糖果和小玩具,边聊边玩,让孩子们逐渐卸下防备。
在轻松的相处模式下,检查和治疗很快就能结束。“在我这里检查的孩子,基本很少难以搞定。”蔡春艳医生说。
无论对儿子辰辰,医院里的小患者们,蔡春艳医生常叮嘱“三个一”:一拳、一尺、一寸。
一拳,是坐下时身体坐直,距离桌子一拳;
一尺,是看书时,眼睛距离书本一尺;
一寸,是写作业时,手指握笔和笔尖的距离一寸。
蔡春艳医生是经验非常丰富的医生,多次在专业学术期刊发表文章,但面对孩子和家长,她总能深入浅出地解释给他们听。
她每天要接待几十个患者,忙碌占据了她的生活,午餐常常会拖到下午一两点,节假日也很少休息——孩子们平日里要上学,只能趁着周末和节假日看病。
忙碌的同时,作为母亲,蔡春艳医生不想缺席孩子的成长,她想让辰辰获得更多陪伴,让他在温馨的家庭环境中成长。
作为小儿眼科医生,每年的假期是蔡春艳医生最忙碌的时候,所以为了不耽误工作,也能照顾孩子,每当辰辰放假,蔡春医院里,带着辰辰一起上班,让他在办公室里学习。
巡房前,蔡春艳医生总会对辰辰千叮万嘱:注意坐姿,千万别写着写着就把头低下去。
“真正做到家庭事业平衡是很难的,我只能说做好工作之余,尽可能把时间花在家庭上面,让孩子有温馨的氛围。”她说。
蔡春艳医生的生活被拍作系列纪实短片《我的眼科医生妈妈》,点击即可观看完整视频。
▲《我的眼科医生妈妈》纪录片她们既是医生,也是妈妈。无论身份如何改变,对孩子的爱是不变的。
短片从眼科医生的角度展示了她们辛苦忙碌的生活,也请来了这些眼科医生的孩子,以各自的视角描绘出妈妈的模样。
没有医生是容易的:
眼科医生的两难困境
在问答网站上,有人曾问,当眼科医生是什么样的体验?其中一个回答是:
没有医生是容易的。
的确,医生的生活艰辛忙碌,眼科医生同样如此。相比普通医生,眼科医生还有两重困境:
首先,从事这行业的专业人数太少了;其次,日常工作中常常会遇到很多患者的不理解。
在国内,视光专业是近十几年才有的专业,人才相对较少,接触的又是眼睛这种极度敏感的部位,对专业技术要求很高。
多数眼科医生每天要接受很多门诊和手术,还需要留出时医院里的年轻医生,休息时间难以保证。
短片中,常常能看到蔡春艳医生穿梭于门诊和病房的身影,一刻没有停歇。忙碌的同时,很多患者家长却不理解。
有位妈妈带着约七八岁的孩子来检查,检查结果显示孩子已经近视度,蔡春艳医生告知家长后,家长第一反应是质疑和不敢相信:
没搞错吧?这么小就近视?一定是你们检查错了!当蔡春艳医生解释,散瞳验光很准确不会出错,孩子需要开始戴眼镜时,这位家长更是充满抗拒:
这哪能戴呢?才几岁啊,岂不是越戴越深?对于经验丰富的蔡春艳医生来说,这种情况并不陌生,来医院检查的常常是小学低年级的孩子,很多家长在听到自家孩子这么小就近视,反应都很相似:
不愿意接受孩子近视的事实,也不愿意让孩子这么早开始戴眼镜。
每当这种情况,她总是耐心地解释近视的危害性。同时强调,近视虽然不可逆转,但也可防可控,提醒家长帮助孩子控制度数。
蔡春艳医生从事眼科临床工作十余年,完成各类弱视、斜视手术千余例,每当手术前,她总会再三确认,最大程度避免有遗漏、误诊的情况。
平时,她往往也会习惯边记病历,边和他们解释病情,还会用画图的形式来讲解,蔡春艳医生解释:“病人家属不懂,但我要告知他们。”
“小儿眼科医生其实是个非常辛苦的职业。”蔡春艳医生称,她认为作为一名合格的小儿眼科医生首先需要三心:
爱心、耐心、细心。
这“三心”看来简单,实践不易。“三心”理念绝不仅是口号,更是要数十年如一日般贯穿于生活中,对工作更认真仔细,精益求精。
蔡春艳医生之所以能常年做到这点,源于较高的职业素养,也希望自己能够成为孩子的榜样。
榜样,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她希望辰辰未来如果遇到困难,不要轻易放弃,成为一个懂得付出与坚持的人。
“我希望他成为什么样的人,我就先要成为那样的人。”
致父母:
别让孩子错过更好的未来
蔡春艳医生一直在武汉生活,今年,由于疫情,她变得更忙了。
整个上半年,孩子们没有恢复线下授课,只能通过线上网课的形式学习,使用的工具多是手机和平板,家长和孩子也缺乏健康用眼的意识。
这让近半年来,青少年儿童近视发病率和低龄化趋势也越显严重,这段时间,蔡春艳医生发现有越来越多小学低年级甚医院检查视力。
短片中,有一对夫妻带着孩子来检查,结果出来了,蔡春艳医生告诉他们孩子这半年涨了度,近视度数上升太快了。
孩子爸爸解释道,孩子这半年都在家里上网课,这是学校老师布置的,也不是孩子自己要看的。
另一旁的孩子妈妈忍不住抱怨,“那你不晓得盯紧一点?一天到晚在家玩手机。”
眼见着家长们互相推卸责任,快要争吵起来,蔡春艳医生也很无奈。
疫情影响,上网课的确无法避免,可即便这样,家长们也需要发挥自己的作用监督孩子科学用眼。
《我的眼科医生妈妈》纪录片里,蔡春艳医生就给家长和孩子们科普了一些近视防控的方法:
1、家长要做好表率作用,尽量避免在孩子面前玩电脑手机;
2、家长可以带着孩子参与近视防控的科普活动,了解相关知识;
3、严格监督和控制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频率,增加户外活动时间;
4、读书写字时谨记“一拳、一尺、一寸”。
在这些基础的防控措施之外,家长们也要针对孩子的具体情况,将近视防控运用在生活细节里。
蔡春艳医生就常常想方设法地保护儿子辰辰的眼睛,她常骑着电动车接送孩子,一来一回之间,孩子会多一个小时接触阳光的时间。
还有辰辰练乐器时,五线谱比较小,孩子练琴不自觉就会靠得太近,蔡春艳医生特意找来大一些的纸将乐谱复印出来放大,孩子练琴就能距离远一点。
的确,家庭和事业很难做出平衡,我们不该将责任全部推向女性身上,这是个社会问题,如何更好地照顾孩子,爸爸和妈妈应该同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