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是人心灵的窗口,可以窥见内在的才智和意志。
诗人赞之曰:美目清兮,美目盼兮。
宝宝的眼睛是秋日里山涧的一泓清泉,是夏日雨后湛蓝的天空,是浩渺夜空中闪烁的星辰。看着宝宝那清澈明眸,可以看见一切美好,是纯净心灵最后的皈依。
顾城说: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青少年及儿童期眼睛处于发育期,眼睛有较强的调整和适应能力,若是不能正确用眼、不注意用眼卫生,则容易发生弱视、斜视、近视和散光等眼疾。古代诗人中,唐代白居易是最受眼疾困扰的一个,通过他的诗歌我们就可体会到白乐天当时的心境。
在现代生活中,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加之不正确的用眼卫生和习惯,近视、散光等眼疾的发生率更高。
一、什么是近视?
近视是一个视力概念,指目光所及的范围,看的清楚近的事物,看不清远的事物。
《眼科学》的定义:在调节放松的状态下,平行光线经眼球屈光系统屈折后聚焦在视网膜之前,称为近视。包括屈光性近视和轴性近视两种,我们常说的近视眼属于屈光性近视。
引发近视的原因,有遗传、用眼习惯、环境、营养等多因素所致。
二、近视的临床表现
1、视力:远视力下降,近视力正常。
2、视力疲劳:由于调节与集合的不协调所致,多发生于低度近视者。眼部的肌肉长期处在一种紧张状态,便会出现眼累、干涩、眼胀、眼疼、眼眶疼、眩晕等症状。
3、斜视:调节和集合功能失调,肌力平衡不能维持,内直肌处于紧张状态,而易发生斜视。
4、飞蚊症、黄斑变性及出血等眼底退行性变。发生于高度近视患者。高度近视属于轴系近视,眼轴过长,可出现玻璃体液化、形成絮状物,而发生飞蚊症。也引发黄斑变性、出血,视网膜脱落,甚至失明,是近视最严重的并发症。
三、近视的分类
在临床上,近视有多种分类方法。
高度近视基本上都属于轴性近视。
轴性近视眼发生在青少年,在发育生长阶段,近视随年龄的增长,度数逐年加深,发育成熟以后即停止发展或发展缓慢。其近视度数很少超过度,眼底不发生退行性变化。
少数患者轴性近视发生较早,在5~10岁之间即可发生,且进展很快,25岁以后继续发展,近视度数可达度以上,常伴有眼底改变,视力不易矫正,称为变性近视,也称为病理性近视。
四、近视的检查
1、眼部检查包括裸眼视力、矫正视力、眼压测定等,并用电脑验光、散瞳检影。
2、角膜地图仪、角膜测厚仪、裂隙灯等检查角膜、屈光间质、眼底、角膜厚度和曲率半径等。
3、眼底检查。不管是哪种类型的近视,都应检查眼底,可初步估计近视的轻重及真假近视眼。如果眼底正常,可能是轻度近视或假性近视。
五、近视的治疗
目前常用的方法是光学矫正和手术治疗。
框架眼镜、角膜接触镜(隐形眼镜)是矫正近视比较成熟的方法。
手术方面,如准分子激光术、后巩膜加固术。
六、近视的预防
加强防治近视的健康宣教,重视用眼卫生。
假性近视及单纯近视,可防可治,关键在于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
1、看书写字时光线适中,光线过亮、过暗皆可影响视力。
2、长时间近距离看书写字或工作后,适当远眺、休息。专注用眼时间控制在小时以内。
3、保持正确坐姿,避免在走路、坐车、卧床时看书。
4、多参加户外活动,均衡饮食,合理摄入营养。人的视力进化是太阳光线下实现的,多进行户外运动,吸收自然阳光,对保护视力是非常重要的。
5、充足的睡眠。
6、眼保健操,对缓解假性近视和视力疲劳,调节睫状肌、内直肌等肌力平衡有效。
七、近视的中医调理
近视,中医又称“近觑”,认为双目和心肝肾密切相关。
调理原则:健脾补肝肾,养血明目。
方法一:艾灸
取穴方案一:睛明、瞳子髎、攒竹、四白、光明、大椎、风池。
取穴方案二:睛明、印堂、鱼腰、承泣、风池、肝俞、肾俞、三阴交。
灸法操作:雷火灸、回旋灸或随身灸。每日灸关元、神阙30分钟。
15天一疗程,一般1-3疗程可明显改善假性近视和视疲劳。
方法二:推拿
取穴:补肾经下、开天门下、推坎宫下、揉百会、四白、睛明、运太阳下、揉肾俞、肝俞下,捏脊10遍、摩腹3分钟。
操作演示如下图:
补肾经
揉百会
开天门
推坎宫
运太阳
摩腹
捏脊
方法三:耳穴及手穴疗法
方法四:运睛
指眼珠运动锻炼。
静坐或站立,头颈固定,可睁目,也可闭目进行锻炼。
双目从左向右、从右向左、从上到下、从下到上,水平运动。
然后,按照左上角、右上角、右下角、左下角顺序转动眼球10圈,再反方向转动眼球10圈。可重复2-3次。
方法五:远眺
眺望远处,以增强眼球调节功能。白天可选择远山、树木、蓝天白云,夜间可选择明月、星辰。
方法六:闭目养神、静坐冥想。
方法七:有益眼睛的食物:
核桃、枸杞、葡萄干、蓝莓、胡萝卜、菊花、黑豆、黑芝麻、银耳、木耳、桑葚等。
参考资料
黄帝内经
诸福棠实用儿科学
眼科学
海派儿科推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