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个孩子7个近视最伤眼的五大ldq

前几天,中小学生近视的话题,又登上热搜。

据教育部对9个省区市中、小学生在疫情期间的视力变化情况调研结果显示,半年多来,被调查学生视力不良发生率,从59.2%上升到70.6%!

也就是说:10个孩子中,就有7个是近视眼!

下面这几张图片,分别代表着正常视力、轻度近视、中度近视、重度近视人群眼中的世界,现在的你,属于哪种近视?

(视力正常)

(近视度低于等于度)

(近视度在~度之间)

(近视度高于度)

近视是怎么发生的?

要防控近视,首先要了解近视发生的原理。“简单来说,近视就是事物的成像没有落在视网膜上导致的视物不清。”

用照相机的工作原理来类比眼球:晶状体是镜头,视网膜是底片;物体反射的光线进入眼球、投射到视网膜上,再由视觉细胞对其进行整合和处理,最终传送到大脑内,形成图像。而近视,就是由于眼轴增长或角膜曲率变陡,引起光线进入眼球后成像在视网膜前所导致的视物不清。

父母近视会遗传给自己吗?

近视的发生分为先天和后天两种。父母中有度以上近视的,子女发生的几率、年龄,要明显高于、早于平均水平。

有调查发现:

父母均不近视的孩子,

7岁时有7.3%发生了近视;

父母单方近视的孩子,

7岁时有26.2%发生了近视;

父母均近视的孩子,

7岁时有45%发生了近视。

父母近视的孩子之所以更容易发生近视,

除了遗传的原因之外,

还与近视的父母更有可能

给孩子制造出容易近视的环境有关。

而后天发生的近视,则与用眼时间过长、用眼习惯不良、生活饮食方式不良有关。长时间地看书,使用电脑手机,躺着或是边走边看手机,环境灯光过暗,熬夜、挑食,都有可能导致近视发生。

后天形成的近视,最开始都是低度、轻度的,发展成高度近视(度以上)就有可能发生眼底问题,如视网膜萎缩、裂孔、变性、出血、脱离……严重影响我们的工作和生活。

下面介绍一些近视的常见早期症状

如果发现孩子有类似症状

应医院检查

→看远模糊:

孩子反映看不清黑板上的字迹,或常常抱怨屋子里的光线太暗。

→看远处时经常眯眼:

这是因为眯眼时上下眼皮可以遮挡部分瞳孔,形成了“小孔效应”,可提高视力。

→写作业眼睛贴得近:

孩子写作业或看东西时眼睛贴得很近;在看远处后低头看近,或看近处物体后抬头看远时,出现短暂的视物不清的现象。

→频繁眨眼:

频繁地眨眼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视物不清的症状,暂时提高视力。

→经常皱眉:

一些近视的儿童有皱眉的习惯,这是他们试图改善视力的一种方式。

→经常歪着头看物体:

歪着头看物体可以减少散射光线对其视力的影响。当发现孩子经常歪着头看物体时,也可能是斜视、眼球震颤等引起。

→看东西时斜视:

部分患近视的孩子常会合并有外斜(即当孩子一只眼睛向前看时,另外一只眼睛会不自主地向外侧看)的习惯,家长也应注意。

在重度近视眼的孩子眼中,世界就像是模糊的马赛克,只有色块的区别,错过了许多细节的风景。

如今的孩子,个个都离不开手机、IPAD,很多都早早戴上了眼镜。

可有时候许多家长发现,就算严格限制了孩子玩手机、玩IPAD,他们同样也会近视!

导致孩子近视的真正原因,并不只是手机和IPAD,还有下面这“五大杀手”!

1

最伤眼的5大视力杀手

别让孩子的视力被偷走!

1.环境因素的影响,别忽视LED灯里的蓝光伤害

墙壁太亮、光线太暗、桌椅高度不合适、黑板反光太强、阳光下学习等,也会对孩子的视力造成影响。

而在所有的环境因素影响中,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头顶上的LED灯。

法国卫生局一项调查显示:

长时间接触强烈的LED灯,会导致光中毒,其中的蓝光会对视网膜造成永久性的伤害。

是青少年,晶状体未发育完全,不宜多接触LED产品。

经过国家质检上市的LED灯中的蓝光,是无危险或是低危险的蓝光,是属于安全阈值范围内的。

LED灯并没有那么可怕,更没必要把家里的LED灯换掉!

2.不良的饮食习惯,尤其是孩子爱吃的甜食

不良的饮食习惯,也会影响孩子视力的健康。

如若缺乏维生素A、维生素C、钙质等,都不利于孩子的视力发育。

在所有的食物中,对眼睛最伤的莫过于各类甜食。

糖吃多了,体内的维生素B1和钙质会被严重消耗。

而维生素B1对视神经有保护的作用,含量的高低直接影响视神经的状态;

钙是眼部组织的保护器,缺钙会影响眼球壁韧性,从而影响视力!

PS:存在于新鲜水果中的糖和奶类中的乳糖不包括在其中。

1罐可乐约含糖37克

3小块巧克力约含糖9克

1个蛋卷冰激凌约含糖10克

......

如果不加以注意,很容易就吃超每日糖的最大摄入量!

3.错误的用养习惯,损害了孩子的视力

错误的学习用眼习惯有:

●近距离阅读,容易造成用眼疲劳,阅读时应保持和书本30cm左右的距离。

●躺着玩手机或看书,尤其是侧躺,睫状肌长时间被压迫,眼睛供血不足,引发疼痛感,影响视力。

●写作业姿势不规范,趴桌子上写、歪头写......

●趴在桌上午睡,长时间压迫视神经,时间久了眼睛承受的压力过大,也会对视力造成损伤。

2

别再陷入这些视力骗局里!

1.视力提升机构:提升的是裸眼视力,近视度数却没变

在所有的视力骗局中,最多家长交了智商税的,就是视力提升机构。

这些机构号称,通过仪器对眼睛进行训练和按摩,达到“降度数、摘眼镜”的作用。

高级一些的仪器还附带有热敷的功能,通过改善眼部周围的油脂分泌,让泪膜变好一些,眼睛也能暂时看清一些。

需要引起重视的是,这种仪器的本质,只是提高裸眼视力而已。

例如:

一个近视度的人,它的裸眼近视是0.3。

通过几天的训练并坚持不戴眼镜,大脑有了模糊适应现象,裸眼视力就很可能就提升,家长却误以为近视好了。

但这些看似治疗近视的方法,并不能真正治疗近视,仅仅是短时间提升裸眼视力,并改善疲劳而已。

有些家长在这些机构的忽悠下,放弃了让孩子戴眼镜,一年不到度数却提升了,得不偿失。

2.护眼贴:实质为闭眼休息

除了视力提升机构外,家长群还流行使用护眼贴。

护眼贴的价格比较亲民,许多家长都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态度,给孩子试试看。

实际上,护眼贴和视力提升机构一样,同样也是智商税。

护眼贴的本质只不过是接触眼睑,眼贴里的成分无法进入眼睛里,想要“治疗”也是不可能。

要说护眼贴有什么用处,那就是它能让孩子闭上双眼,短暂休息,放松眼球,仅此而已。

综上所述,那些所谓治疗视力、提升视力的方法,大都数都是骗局!

3

培养正确的用眼习惯

延缓近视的发展!

近视形成不可逆,延缓发展是关键!

想要帮助孩子延缓近视的度数,最重要的还是从日常生活中入手,改善周围的环境,并培养孩子的用眼习惯。

1.20:20:20法则

20:20:20法则指的是:

在孩子写作业时,每隔20分钟,就该抬头停下来远望20英尺(约6米)的距离20秒。

这并不要求必须掐着表来执行,而是提醒家长的孩子,用眼一段时间就该让它得到休息。

另外,写作业的姿势也要端正,严格参照“一拳、一尺、一寸”的原则,来帮助矫正孩子的姿态。

2.适合的作业环境

为孩子提供良好而又舒适的作业环境,灯光、桌椅等,都是影响孩子视力的因素。

学习时,光线应该从左侧投入,不要从正前方或右侧采光。

夜晚学习时,除了台灯照明外,室内还应再开一小灯,以减少明暗差。

另外,建议孩子能每天坚持打一会儿乒乓球,简单又好玩。

在盯着乒乓球一近一远看的同时,能锻炼睫状肌,同样也能起到预防近视的作用。

4

充足的户外运动

帮助预防近视!

中国青少年近视率为70%,而美国的中小学生近视率仅为10%。(数据引自《光明日报》)

也就是说,美国的小孩每天看电子屏幕多,但他们近视却少!

形成如此反差的原因是:

美国小孩的户外时间,远多于中国小孩!

《自然》杂志曾做过一项研究,结果表明:

户外活动的时间才是近视发生的唯一强相关因素,眼睛接触阳光的时间越短,近视的风险越高。

这是因为,阳光可以诱发视网膜释放多巴胺,多巴胺能帮助感光细胞响应光刺激的神经传递素。

简单来说,阳光能促进双眼分泌多巴胺,而多巴胺促进眼睛的自我调节,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预防近视!

如果学校距离家里不太远,接孩子上下课时,可以沐浴在阳光下走回家,尽可能每天让晒太阳的时间达到2小时。

5

定期全面检查眼睛

谨防度数加深!

在孩子6岁-13岁的阶段,是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眼球发育也不例外,一旦没保护好,近视度数的增加是最快的。

在有些时候,孩子看黑板略微有些模糊,却不太敢和家长说。

或者家长没有重视,就错过了矫正和治疗的最佳时期。

因此每隔一个阶段,就带孩子做一次视力检查,包括孩子的视力、屈光度数以及各项眼部参数。

在合理用眼的前提下,给孩子配备合适的镜片,能够帮助延缓近视发展。

近视预防,更多的还是从日常生活中的习惯做起,尤其是作业习惯和户外运动,能够从源头上保护孩子的双眼!

家长们也该多多对孩子的视力上心,且不要听信网络上或是眼镜店的“偏方”,孩子如有近视,医院及时配镜治疗,才是上上之策!

-End-点个“在看”,和皮克布克一起传播绘本,传播知识传播爱!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faxingbb.com/xsjz/7261.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