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奴隶社会的第篇文章
题图:PhotobyFrancescoGallarottionUnsplash.
作者:简安,本文来自:HiJane(ID:janengnyc)。
我最近在小红书上玩,越玩越发现:这世界上,喜欢扫人兴的人,真的多。
因为有评论和弹幕的存在,这样的扫兴,肆无忌惮、无遮无拦,扑面而来。
有人分享一款穿搭,就有人说,不好看,你太胖了;
有人分享一处美景,就有人说,大老远跑去还不如呆在家里;
有人吃一份美食,就有人说,一顿饭抽几十张纸,你好浪费;
有人分享一段恋情,就有人说,这人看着不像好人,你长点心……
其实很多人发帖根本就不是求建议、求鉴定、求批评、求指点迷津,但是老道且优越感十足的批判总是来得猝不及防。
我前几天看到一个女生分享与外籍男友恋爱点滴,她说她有幸遇到了一个很好的人。合影里男生的眼睛看起来稍微有一些奇怪,就有人说:斜视是要遗传的,你是找不到男人了吗?女生好声好气地答:他不是天生如此,是小时候眼睛受过伤。照片上,男人看起来温厚善良,论相貌,实在算不上难看。
这样的恶意评论,横行充斥着,如此地单刀直入,如此不分青红皂白,也许那些人连那个女生分享的故事都根本没看,也丝毫不明白容颜的瑕疵并无法剥夺一个人被爱和被赞美的权利。我看着那些评论,很好奇,发出那些高高在上留言的人,她们自家的男人能有多么上台面。
▲PhotobyAndaDeeaonUnsplash
前一阵我去朋友家做客,她男友是德国南部斯图加特人,于是他们招待我的晚餐是斯图加特的传统面食Sp?tzle。知道我要去,朋友男友特意把鸡蛋面和好以后等着我,他说,Jane你要不要试一试我们斯图加特传统的压面?饶有兴趣的我,卷起袖子,用他老家的压面机器,欣然一试。朋友在旁边为我录了视频,我觉得很有趣味,于是在小红书分享了一下这德国南部传统面食Sp?tzle的制作过程。
这个视频目前在小红书上有k的点击,但几百条评论里,对Sp?tzle感兴趣的人寥寥无几,但有大把的人吵了起来。有人觉得那压根是我们大中华的美食,他们评论:是中国的,好不?为什么变成德国的了?当一个山西人说这是我们山西的饸饹,就有另一个陕西人跑出来争论,明明是陕西的!总之,不是绝对斯特加特的。
也有人觉得,我这么压,底下的锅要翻了、灶台要被我压碎了。这个来自斯图加特人家里的压面机用了几十年,其设计就是可以搁在锅上的,我压的时候丝毫没有感受到任何因为受力不平衡而带来的潜在危险,德国的灶台也是出了名硬得好像金刚钻。
还有更令我意想不到的评论,有人问我,你那么费力,旁边的男人是干嘛的?他存在的意义是什么?为什么这样的体力活,要让女人来干?
我在心里翻了几个白眼后,还是决定不怼了。如果他们觉得那不是德国的美食、觉得锅要翻、觉得体力活男人不能袖手旁观,就让他们沉浸在那种“觉得”里算了。
▲PhotobyFrancoAntonioGiovanellaonUnsplash
喜欢点赞,不喜欢滑走,一向是我在网络上玩的原则。为什么要去扫别人的兴呢?又不是善恶是非对错事件,就是分享生活啊,擅自评论别人的样貌、体态、审美、生活方式、另一半的肤色,有礼貌吗?觉得自己家有那种面食,就不允许别人家也有,有必要吗?
我做蛋饺,有人跟我说,为啥不要勺?包馄饨,有人跟我说,为啥不包荠菜的?(要有明火,我也会用勺,要有荠菜我也包荠菜的呗!)
做个不扫兴的人,也许是挺难的。扫人兴的人,多半还是过得不太如意,在教人做事,纠正别人的时候获得一些现实生活中得不到的成就感。或者真的是觉得自己懂得很多,经验主义,根本也不动脑筋,完全也不共情,身在井底浑然不觉。
在网上玩,不扫人的兴,也算是现如今很大的修养了。以后遇到扫我兴的人,遇到那种那种孺子不可教也的痛心,我就回一句:我乐意。
不晓得,会不会很扫人兴。
-END-
推荐阅读理想的朋友圈长什么样?
你选红色药丸还是蓝色药丸?
每个人都急于“表态”,就更靠近真相了吗?
各位读者们,一起在文末留言你的想法/故事吧!也欢迎点分享,给需要的朋友们呀。
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