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最容易被忽略的隐蔽外伤,你了解多少

直接点击下面这行文字查看

(上)宝宝受伤了,医院,如何处理?

二、烧伤、烫伤

烫伤和烧伤,也是婴幼儿比较常见的意外伤害,例如被热水或者油烫伤。它的后果可能是非常严重的,虽然伤口恢复了,但可能在身上、脸上留下很难祛除的疤痕。

宝宝的皮肤很薄。同样温度的热水、同样的接触时间,成人被烫之后可能只是皮肤稍微发红,但是对于小宝宝来说却可能引起一个III度的烧伤。下面这张PPT,就是关于烧烫伤的分度,分别是I度、II度、III度。

I度表现为表皮损伤,出现皮肤发红或者有灼痛感。晒伤其实也属于I度损伤。

II度是损伤到真皮,表现为皮肤上有出现水泡,疼痛会更加明显一些。

III度是伤及皮肤全层,甚至是皮下的脂肪肌肉。局部有可能出现灰色、红褐色,甚至表面发白、发黑碳化。III度基本上是永久性的一个组织损伤。

如果是I、II度烫伤,立即采用冲、脱、泡、盖、送的方法进行紧急处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烫伤的伤害。1、冲。将烫伤部位用清洁的流动冷水冲洗20分钟左右。水流不宜过急,冲的时候不要把水龙头直接对准宝宝烫伤的部位,最好是冲在伤口的一侧,让水流到烫伤的地方,防止水里过大的压力对宝宝的皮肤造成二次伤害。流动的冷水可以迅速带走局部的热量,减少进一步的热损伤。2、脱。在冷水中,将覆盖伤口表面的衣物去除。这时候一定要小心,不要强行去剥脱它。必要的时候,可以用剪刀剪开衣服,剪刀头朝上,避免尖锐的剪刀伤到宝宝,而且要避免弄破水泡。3、泡。把宝宝烫伤的部位放在冷水中持续浸泡10到30分钟,一直到没有疼痛或者疼痛明显减轻为止,同时也能进一步地散发热量。如果宝宝还比较小,烫伤的面积又比较大,泡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观察宝宝的体温。4、盖。通过以上处理之后,用一些干净的,无菌的纱布,松松地覆盖在伤口处,这样可以保持伤口的清洁。伤口的地方如果有水泡的话,要保持水泡的一个完整性,对以后不留疤痕是非常重要的,千万不要自行去挑开水泡。5、送。将宝宝送到可以治疗医院进行治疗。如果发生III度烫伤,医院。除了化学灼伤的需要立即冲洗,其他的就不建议再将伤口进行冲、泡了。因为大面积的烧烫伤,如果把伤口没入冷水很有可能会导致休克,而且深度的烧烫伤会引起大量的体液损失,可能会危及宝宝的生命。所以这种时候就不可以自行处理了!

我们民间呢,还有很多对付烧烫伤的偏方。比如上面这张图里的涂抹盐水,或者抹牙膏、猪油、酱油等等。这些其实都是不可取的。像抹盐水,我们有句话说,不要在伤口上撒盐。烫伤之后失去了表皮的保护,受伤的细胞这时候再碰到像盐水、酱油等含盐分的东西,大家想想那该有多疼啊;猪油、茶油之类的油,会阻碍热量的散发,反而可能会加重烫伤;像牙膏、芦荟胶之类让人感觉清凉的东西也不要涂,因为涂上去了之后,就是自我感觉凉快而已,它并不能减轻创面的进一步损伤,反而会阻止散热,会让烫伤更严重。

另外,如果涂抹这些东西,会妨碍医生对创面深度的判断和治疗,因为它会使创面着色,为清创制造难度,同样也会造成人为的继发感染。所以这些偏方都是不可取的。

对于烧烫伤来说,做好预防肯定是最重要的。在宝宝会走路之前,家长完全可以避免烫伤的发生。在宝宝烫伤的案例里,最常见的就是洗澡水导致的意外。因为很多父母都习惯先将热水倒进水盆,稍不留神就会导致烫伤的隐患。之前有研究显示,48摄氏度的热水,五分钟就可以导致一个III度的烧伤;52摄氏度的热水一分钟就可以导致同样的烧伤;62摄氏度的热水一秒钟就可以导致III度的烧伤。所以有一些国家已经立法规定,新建房屋的热水供应最高温度不能高于50摄氏度。所以,在给宝宝准备洗澡水的时候,我们一定要记得先倒凉水再兑热水。再大一点的宝宝洗澡的时候,我们还要注意把热水器的水温调到40摄氏度以下,以防宝宝误开热水龙头被烫伤。对刚学会走路的宝宝,厨房一定要少让他去或者不要让他去。因为厨房里的烫伤隐患是很多的,像暖水瓶、炒菜的油、电饭煲、微波炉等等。厨房里随时都可能有温度很高的东西,有些温度可以高达几百度。像热锅里的油,如果接触到皮肤,大人都会被烫伤,更不要说宝宝娇嫩的皮肤了。还有个更加隐蔽的危险——有的家长会用微波炉给孩子热奶。这种加热方法有可能导致奶的受热不均,有一部分奶是温的,但有一部分非常热。这样就可能导致宝宝的消化道烫伤,这比起皮肤烫伤要严重得多,而且难治得多。家长们一定要注意!餐桌也有可能是烫伤的一个高发地带。因为对于小宝宝来说,餐桌上的东西都是令他感到新奇、美味的。像热粥、热饮料一定不要随意放在餐桌上,很容易被宝宝打翻。有些家庭如果铺有餐桌布,更要小心了。有的时候,宝宝够不到桌子上的东西,他们却能扯到那个餐桌布。把餐桌布扯下来的时候,滚烫的粥和饮料可能会倾倒下来,对孩子造成威胁。所以,建议有宝宝的家庭,尽量不要在餐桌上铺餐桌布。请选用有安全门的饮水机。因为宝宝可能因为好奇会去触动饮水机的热水开关。夏季户外游乐设施的烫伤。因为,户外宝宝的游乐设施,像滑梯、秋千转椅等,都是有金属配件的。在夏日阳光的曝晒下,温度能升到60到70摄氏度。在夏天,宝宝穿的衣服很少,露出来的皮肤很多,一旦碰到这种灼热的金属,就很容易被烫伤。此外,曝晒过后的水泥路面,或者混凝土建筑的表面,温度也会很高。所以,带宝宝出去玩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不要接触这些地方。外出玩的时候,也尽量避开一天中阳光最强烈的中午时段吧。像灯泡、电动玩具、冬天取暖的热水袋、电暖器、电吹风等,都有可能对宝宝的皮肤造成烫伤,我们在使用的时候也都要注意。

三、头部的外伤

我想,应该很少有宝宝一次都没从床上掉下来过吧。很多妈妈都问过我:宝宝如果不小心从床上掉下来、从沙发上掉下来或从楼梯上摔下来,应该怎么办?宝宝会不会被摔坏脑袋?医院吗?需要做有辐射的头部CT检查吗?其实,大部分情况下,孩子的摔倒不至于产生严重后果。头部的损伤也相对比较轻微,医院,也不是所有摔下来的宝宝都要做头部CT检查的。那么,爸爸妈妈应该怎么判断呢?首先要做的是,孩子摔下来之后先别动他,不要马上抱起或者移动他。在确保周围环境安全的情况下,可以就地观察五到十分钟。我们要观察什么?观察孩子是否保持清醒,反应是否正常,脸色是否正常,双侧的手脚活动是否正常,有没有抽搐或者面色发青、苍白。如果这些都没有,说明孩子的损伤是比较轻微的,医院。虽然孩子可能因为短暂性的疼痛和惊吓而哭闹,但一般不会持续超过十分钟。而且,接下来他如果可以像平常一样跑去玩耍,那就更不用过分担心啦。少数情况下,轻微的头部损伤也可能会引起眩晕、恶心、头痛,宝宝有可能会呕吐一到两次,但往往很轻微,持续几个小时就会好转。观察完这些,就算觉得宝宝都正常了,也不能完全不管了,我们还要在家继续观察24到48小时,看看宝宝是否出现了一些比最初更严重的症状。因为虽然罕见,但有一些看起来轻微的头部损伤,也有可能逐渐发展成严重的脑部疾病,例如颅内出血。伤口或肿块,应该如何处理?

宝宝摔倒后,如果头上有伤口或肿块,我们一定不要去揉搓或者去热敷。因为跌撞出来的包,一般都是由于损伤处的毛细血管破裂、血液循环加快而形成的肿块。这时候去按摩和热敷,会导致血肿的增大。我们应该采用冷敷的方法进行处理。比如说,用毛巾包住一根冰棒,或者冰箱里任何一件干净的冰冻物品,敷在肿块的地方。冷敷可以促进局部的血管收缩,减轻患处的充血、肿胀,还会有止疼的效果。

如果是轻微的破皮流血且伴随肿块,可以按照我们之前说过的处理伤口的办法,止血后用生理盐水冲洗掉污染物,纱布包扎之后再冷敷。那如果是出现大伤口流血不止的,那这个时候就要用干净的无菌纱布用力地按压住伤口止血,并且尽快就医。

我们观察到什么样的情况需要让孩子立即就医?1、孩子没有精神。在平时他一般清醒的时间段,孩子变得格外想睡觉或者无精打采。2、无法唤醒。通常我们会建议爸爸妈妈在孩子摔倒的当天晚上睡觉的时候,试着把孩子叫醒一到两次看看。如果没有办法唤醒,这个时候我们也需要注意了。3、头痛或呕吐。孩子出现持续的头痛或者持续的哭闹不安,难以安抚或者呕吐超过两次。4、官能异常。孩子的肢体协调能力、肌力出现明显改变,例如胳膊无力、腿无力、走路困难,走路的姿态跟原来不一样,变得比较笨拙。还有,口齿变得不清或者出现斜视,看不清东西。5、意识不清。有些孩子在清醒了一段时间之后,突然出现意识障碍、抽搐或者呼吸不稳定。如果出现上述说的这些情况,我们医院了,同时还要完善包括头部CT在内的相关检查。综上,宝宝跌落之后是否需要立即就医以及做检查,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定,避免造成过度检查和过度治疗。当然了,我们家长加强防护和监管、避免意外跌伤,才是预防孩子头部损伤的关键。

四、误食毒物或药物

以下几个部分是大家平时并不太注意到的意外。时间关系,我挑一些重点的来讲。这部分说的是,误食药品或者毒物后,如何做现场的处理。六岁以下的孩子可能分不清楚药品、毒物,他们比较容易误食,导致药物的过量或者中毒。多吃了药片之后,如果孩子的状态挺好的,可能问题不大,但我们医院,同时带上药品盒和说明书。应该让医生根据孩子摄入的药品性质、剂量来判断,决定是等孩子自己代谢掉药物,还是必须及时进行处理。如果误服的药品过多,或者是吞下了毒物,例如现在家中常备的84消毒液,还有碱液、农药等,那就比较严重了!爸爸妈妈可能会发现宝宝的呼吸有异味、流大量口水、出现严重的恶心呕吐,有时候孩子还会出现意识不清、嗜睡、咽喉产生烧灼感、呼吸困难、抽搐等情况。医院!但是,在此之前,我们一定要做到以下几点:

如果孩子嘴里还有残留的毒物,一定要让他吐出来。

要把孩子误食的药品或者毒物的瓶子、说明书、残留物都收集起来,医院去。

如果孩子衣服、鞋上也浸上毒物了,要把衣服和鞋子脱掉,避免经皮肤再次吸收。如果皮肤上有灼伤,要立即用清水冲洗15分钟。

这点很重要,不要给孩子催吐!因为如果是强酸或者强碱性的毒物,在催吐过程中会再次损伤孩子的食道咽喉。而这两个地方的修复是非常困难的,还不如就让毒物待在胃里。

所以,针对误食药物和毒物,与其亡羊补牢,我们不如提前做好预防。喂孩子吃药的时候不要骗孩子说是糖。因为年龄小的孩子,他可能真的会信以为真,在你不注意的时候,就会想去拿来吃。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吃药。尤其是年龄小的孩子,很爱模仿成人。我们要把所有的毒物、药物放在孩子够不到的高柜中或者锁起来。还要定期清理过期的药品,不要用原来盛食品的容器来装药物或者毒物,防止孩子误拿。还有,请反复检查药盒上的标签,确保自己给孩子喂的是正确的药物和正确的剂量。不要把一毫升看成一毫克,也不要把五滴看成五毫升,这样可能会有十到倍的差距。在联盟11个群进行直播分享的时候,因为时间关系,担心影响大家休息,小璎医生省去了以下两个部分。但是,贴心又大方的她,还是把讲义提供给了我们。

五、儿童鼻出血

进入秋冬季节,空气比较干燥,最直观的感受就是鼻子干干的,很不舒服。对小朋友来说,干燥的空气也增加了他们流鼻血的几率。所以,爸爸妈妈们还是有必要提前了解一下流鼻血是怎么回事,怎么给孩子止血,以及如何预防孩子流鼻血,免得在孩子流鼻血的时候手忙脚乱、不知所措。儿童为什么容易流鼻血?首先,鼻子里面有很多毛细血管,这些小血管位于很薄的鼻黏膜内,不像其他血管通常埋在厚厚的皮肤或者脂肪下。其次,小孩子上呼吸道和免疫功能尚未发育成熟,容易出现上呼吸道感染、鼻过敏等,进而引起鼻出血。所以,受到刺激的时候,比如说去抠鼻子、鼻腔有异物或者空气干燥等,小血管都很容易破裂出血。除了抠鼻子,引起儿童流鼻血的常见原因还有空气干燥和鼻过敏。我们可以从三方面入手进行预防——1、提供湿润的空气。干燥的空气会让鼻腔内的毛细血管更容易破裂。在干燥的环境下,鼻腔的分泌物和各种脏东西容易形成鼻屎,这个时候孩子就会不由自主地抠鼻子。所以,给孩子营造一个湿润的环境十分必要。

室内加湿器:不仅干燥的冬季需要加湿器,夏季在空调房也需要。

蒸气浴:热湿气能软化鼻腔分泌物,使分泌物更容易排除。洗澡时关上浴室门,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让孩子吸15分钟的蒸汽,一举两得。

局部保湿:如果孩子配合的话,可以在鼻腔内涂一些软膏,如凡士林、羊毛脂软膏等。

2、制止抠鼻子。很多小朋友都喜欢抠鼻子,无论是出于习惯还是鼻子痒,都很容易损伤鼻腔内的毛细血管,导致出血。如果发现孩子抠鼻子,我们可以告诉他“手上有很多细菌,小心它们钻进你的鼻孔哦”。特别是在现在有新型冠状病毒的情况下,抠鼻子更有传染疾病的风险。如果是婴幼儿可能很难制止,一方面,爸爸妈妈可以试着找出抠鼻子的诱因,比如感冒、过敏,给予相关的治疗;另一方面,如果仅仅是习惯性的动作,那就给他一个玩具或者食物来转移注意力。3、预防过敏。当鼻子过敏时,毛细血管更容易破裂出血,孩子也会因为鼻子痒去抠鼻子,从而导致血管破裂。因此,预防过敏就显得尤为重要。预防过敏最重要的就是减少接触过敏原,比如说可以安装空气过滤器,或者多开窗透气,以减少空气中的过敏原。还有,尽量远离可能的过敏原和容易积聚灰尘的东西,例如填充玩具宠物和毛绒玩具等等。如果能查明过敏原,那肯定是最好的。如何正确地止鼻血?孩子流鼻血的时候可能会有一点慌张,这个时候我们可能需要先安抚一下孩子,让他别担心。同时,用拇指和食指捏住恰当的地方。具体方法就像这张PPT所展示的,让孩子坐稳或者站立好,头向前倾,家长帮孩子捏住鼻子硬骨和软骨的交界处,大约就在鼻侧正中央。通常需要按压五到十分钟左右,不要隔一两分钟就把手放开去看是否止血了,这样一会儿按一会儿松是止不住血的。在按压止血的过程中,一定要保证孩子的头部是稍微前倾的。不要后仰!不要后仰!不要后仰!以免鼻血倒流到喉咙,引起呛咳甚至窒息。此外,要告诉孩子,“如果感觉到嗓子后面有东西,一定要吐出来,不能吞下去”,因为有些孩子的鼻出血在外面看不见,但有可能是出血流到了胃里,这样不易准确估计出血量,有可能会耽误病情。如果简单地按压不能止血,可以用棉球或者纸巾,揉成和鼻孔差不多大小的团状,用凉水浸湿后塞进流血的鼻孔,然后再按压。这样会给出血点造成更大的压力,更有利于止血。医院?采取上述的止血措施,仍然无法止血,那就需要警惕是否有以下的疾病:1、凝血功能障碍。凝血功能障碍的孩子,除了反复流鼻血之外,还有可能出现皮肤淤青,即使没有受伤,也出现淤青;或者割伤抓伤,过很久才能止血;或者牙龈很容易出血。2、鼻腔内的血管异常。如果鼻腔内的血管扩张或存在其他畸形,就需要耳鼻喉科医生对畸形血管进行处理,避免出血不止。3、鼻内感染。如果反复流鼻血、流脓或者发热,要警惕鼻内感染的可能。流鼻血通常是件小事情,但是也需要警惕并做好预防,必要的时候应该寻求医生的帮助,以免耽误病情。

六、儿童牙外伤

再来说一下,牙外伤。熊孩子满地跑的时候跌上一跤在所难免,除了皮外伤,家长还有可能发现孩子的牙齿少了半截,甚至门牙不见了,这时候就得开启雷达满地找牙了。每年都有很多小朋友发生磕掉牙齿的意外情况。很多家长和孩子都不知道,原来牙齿还是有复位的可能,经常白白错失了急救的最好时机。即使是换了恒牙的儿童,长出的恒牙也属于“年轻恒牙”,牙根尚未发育完全,牙神经再生能力强,受伤后及时处理的话,复位效果也是很好的。所以,掌握孩子牙外伤的急救,及时正确地处理这种意外情况很重要。那要怎么做呢?1、第一时间小心地把碰掉的牙齿捡起来。捡起来的时候,要注意用手捏住牙冠,不要伤害到牙根。2、如果牙齿在地上脏了,用清水温和地冲洗干净十秒左右,千万不要用肥皂,不要擦洗,不要晾干,更不要用纸巾或者布包紧。3、马上把牙齿放回到牙龈的缺口中。如果是小一点的孩子,家长帮忙轻轻的用手指将牙齿推进去;如果是大孩子,可以放在洞口,让孩子轻轻咬合将牙齿推入,并且提供干净的纱布让孩子咬住,保持固定。一定要温柔,不能太用力,一直到看到医生。4、时刻保持牙齿的湿润。如果实在无法放入牙龈,可以放在牛奶里。还可以放在嘴里靠脸颊边上的位置(在下后牙与颊黏膜之间的空隙中),这适合年龄大点的孩子,太小的怕会误吞食。5、30分钟内去看牙医。牙齿脱落后,在口腔外干燥情况下长于60分钟,牙根表面的牙周膜将会坏死。所以找到牙齿后要当机立断,正确处置。所以,宝宝发生牙齿外伤意外时,要紧跟以上五个急救步骤,带宝宝第一时间看牙医,才能将牙齿救活。谨记急救的“宝贵30分钟”!当然,除了要提防意外,平时小朋友们也要保护好牙齿,经常刷牙,定期做牙齿保健检查,健康的牙齿才会常伴你哦。以上就是今天跟大家分享的主要内容了。希望在这个特殊时期大家都能保护好自己,也保护好家人,都好好的哦!等到春暖花开的时候,我们一起在联盟的线下聚会再见。感谢收看。如果您觉得有收获,


转载请注明:http://www.faxingbb.com/jxxs/74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