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马曲李国有摄
点评:取景角度比较合适,恰到“高”处的俯摄视角,较好地刻画出马群的规模和轮廓。漫天飞扬的烟尘不但与马匹形成了一定的反差对比,而且也强化了侧逆光的造型作用,使画面的空间感得到了更好的反映。
远眺赵永胜摄
点评:以30毫米广角镜头结合F32小光圈拍摄的场景,画面展示的信息量相当丰富。雪山、峡谷、河流、民居以及盛开的鲜花,将西部地区复杂多变的地貌特色表现得丰富多彩,堪称在一张照片中展现了四季景色。
当年,无数先辈曾为这片大地开疆拓土镇边守关,前赴后继抛头颅、洒热血而无怨无悔;今天,为了守护建设好这片大地,炎黄子孙们呕心沥血,经历千辛万苦仍乐在其中。从某种意义来说,表现大地就是表现我们不屈不挠的创业精神,表现好大地之上丰富多彩的生活环境,也是摄影人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蛇曲黄河-永和张晓东摄
点评:高视角拍摄和宽画幅的成功利用,大大拓展了画面视角,丰富了画面信息含量。超长比例的构图,将黄河九曲十八弯的特殊地形地貌,表现得更具有气势。
远方金宇哲摄
点评:这是一幅层次丰富多变具有较强艺术性的作品。较高反差的影调再配合罕见的色彩,构成起伏变化的波纹及婉转的线条,画面形成的抽象之美具有很强的形式感,给人一种犹如观看外星球地质地貌的感觉。
我国万平方公里的大地,几乎涵盖了地球上最为壮美秀丽奇异的自然景观,从摄影表现而言,明山秀水,冰川湖泊,城市村落,各类景观,尤其是那些奇异的地形地貌等,都是值得上镜的绝佳素材。
收获古甄平摄
点评:无人机高空俯摄的镜头,场面宏大不乏气势;构图采用对称式结构,较好展现了放射线条的夸张效果,将大地回馈劳动者的场景表达得富有诗意,也显示了现代化农业生产特有的生产规模。
从选刊的作品中还不难发现,即便是表现大地的作品,同样需要合适的人物在画面中作为点缀,同样需要展现人与大地与自然的紧密关系,这其实不妨可理解为摄影人平常所说的“人文气息”。但与之稍有差异的是,通常表现大地属相对宏观的题材,一般不会过度追求细节的展现等,因此在实践中更需充分利用宏观取景时所形成的“点线面”之间关系构图,处理得当则能形成很强的形式感。
新城包理文摄
点评:高空无人机为摄影师提供了独特的取景视角,高视角将新兴城市迅速发展的面貌尽收眼底。构图规整紧凑,侧光下密密麻麻的建筑群具有很强的立体感;如天空色彩能处理得再自然些,整个画面无疑就相当完美了。
一代代人历经年复一年漫长艰辛的劳动,持续不断地建设、改造着脚下的大地,通过持之以恒的劳作,我们为自己营造了比较优良的生活环境,通过鳞次栉比的建筑以及规划齐整的农田等,展现出一种诗意化的生活方式。当然,更多的大地在民众的努力下被改造成良田种植庄稼,被规划为养殖场,被规划为公园绿地供人休闲等,那些对大地作精致化利用的场景,往往都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这无疑也是摄影人不容忽视的题材。
农业产业园钱娇娇摄
点评:借助无人机拍摄的现代农业产业园,遍地塑料大棚鳞次栉比,线条丰富多变,极具新农村之时代特点。但画面的水平表现略显不足,建议右侧可适当向上作旋转校正以稳定重心。
一般来说,拍摄大地表现大地主要取宏观角度,而目前流行的无人机航拍,确实给人以如虎添翼之感受。但在拍摄过程中,仍需摄影人充分开动脑筋,要尽可能选择最佳拍摄视角,而不能仅仅单纯以为升高就是理想的“上帝视角”。日常所见,不少俯视拍摄作品只是简单地从几乎垂直的角度拍摄,往往只能拍到图案般效果,被摄对象往往缺乏应有的立体空间感。实际上只有恰到好处的斜视视角,才可能较好地体现山川、水库、建筑、市政、交通设施等的立体造型,对此摄影人宜有充分的认识。
文章选编自《中国摄影报》·年·第64期·4版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