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近视科普大讲堂
近50年来,近视的发病率急剧增加,且呈低龄化、重度化趋势发展。儿童青少年过早地发生近视以及采取错误的治疗方式,可能造成近视快速进展,不但导致屈光度增加,更可能导致严重的眼部并发症。为了让更多孩子和家长了解科学的近视防控知识,12月6日下午,海河眼科国际论坛期间,主办方还医院举行了面向社会公众的青少年近视科普大讲堂。医院视光中心李丽华主任、张姝贤主任、江洋琳主任、杨晓艳主任、苑书怡主任分别围绕不同主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享。天津昆明路小学的几十组孩子和家长现场聆听了近视防控科普,并参与了互动,本次大讲堂活动同时面向全国开放线上直播。请看详细报道。01
建立视觉档案的必要性
为什么早期要做视觉健康档案?李丽华主任指出,这和孩子早期就检查身高、体重是一样的,便于我们早期发现影响孩子眼健康的潜在风险和异常,如:近视、斜视、弱视、先天性眼病等,以便早期进行干预,同时帮助我们系统观察孩子视觉健康及发展过程。同时,一些家长希望孩子有弹钢琴、踢足球等特长,但眼睛是否适合?这也需要及早建立视觉健康档案。
她指出,青少年近视防控重点人群是进展性近视儿童青少年,主要特点是:年龄4~18岁;9岁以前发病的孩子;有高度近视家族史;近视增长每年超过0.75D;眼轴增长每年超过0.27mm。这些孩子更应该更早进行视觉健康档案的建立。
我们控制近视度数的增长的目标是——预防高度近视的发生。因为近视进展是不可逆的,一旦进展到高度近视引起白内障、青光眼、视网膜变性、网脱等相关眼部病变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严重者可致盲。
李丽华主任特别对话现场和线上的儿童青少年观众:每天,每时每刻,让自己做眼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具体包括6大点:早期建立眼健康档案,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就诊;学会20-20-20,学会间断用眼;每天坚持户外活动2小时(晒太阳),来补偿由于近距离阅读损失的眼睛能量;每天做1次晶体操或眼保健操;每天至少吃1种对眼睛有益的视频;减少手机、平板等视频终端的使用。她最后引用习总书记的一句话作为结束语:全社会都要行动起来,共同呵护好孩子的眼睛,让他们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02
角膜塑形镜,安全吗?
针对患者和家长关心的角膜塑形镜配戴的热点问题,张姝贤主任一一进行了解答,如:早期戴镜时可能出现不适症状吗?——可能出现视物重影、视力不稳定、看近疲劳、异物感、痒感、眼睛干涩等,多是配戴初期常见反应,会随配戴时间延长而逐渐好转。长期配戴是否会影响孩子眼睛的发育?——孩子身高发育以及过多近距离用眼,会带来眼轴长度的快速增长,配戴角膜塑形镜可以在视网膜周边形成近视性离焦,从而抑制眼轴的过快增长,达到延缓近视快速进展的目的。是否需要每周停戴一晚让双眼休息?——如无特殊情况建议青少年每晚配戴。孩子现在配戴角膜塑形镜,长达后还可以做近视眼手术吗?——答案是:不影响,停戴3-6月即可。她最后强调,角膜塑形镜是目前国际公认的、疗效最为肯定和确切的近视防控手段之一,家长可以放心地为孩子选择。我们的目标:只长身高,少长眼轴。03
哪些人需要做视觉训练?
江洋琳主任从近视发生发展的原因讲起,指出遗传、环境因素(包括视觉因素、光线、用眼习惯和营养等)都可能影响近视的发生发展,视觉因素如果出现问题,用专业的语言讲,我们眼睛的调节(调焦)与集合(双眼协调配合)系统可能出现了问题,导致模糊像的出现,影响视觉和屈光状态的发育。具体体现在:孩子对模糊的敏感性降低、双眼不协调、出现周边离焦、近距离工作量变多、调焦能力不足、中心凹对焦不准等。接着她分享了视觉训练的概念并指出临床中需要做视觉训练的人群包括:低龄近视儿童(调焦能力差),伴有大度数内隐斜、外隐斜,双眼近视增长不一致,超过16岁近视仍然增长的。随后她总结了视觉训练能解决的问题,包括:提高对模糊的敏感性,改善调节滞后,改善调节、双眼协调能力的持久性,改善双眼的协调性从而改善调节滞后。江洋琳主任最后总结:在光学矫正基础之上进行个性化的综合防控,伴有调焦、双眼不协调者应该考虑视觉训练。04
临床常用的近视防控手段
杨晓艳主任将手段分为防和控两大类:防——低浓度阿托品、户外活动、视觉训练;控——角膜塑形镜、多焦接触镜、特殊设计框架眼镜。在介绍了周边离焦概念以及离焦机制在近视防控中的应用后,杨晓艳主任分别分析了近视防控各种防控手段的适应证及优缺点。其中,角膜塑形镜近视控制效果好,晚上配戴后白天有较好的裸眼视力,但不是所有孩子都适合配戴角膜塑形镜,主要适合8岁以上近视儿童、近视-0.5.00D—0.75D,顺规散光-1.50D以下,角膜平坦曲率在40.0-46.00D之间。多焦点软性角膜接触镜没有年龄限制,无角膜曲率限制,目前最高可以矫正到-10.00D,多为日抛设计,但近视控制效果有限且日戴时间有限制需框架眼镜来补充。杨晓艳主任认为,针对近视、散光度数特别高且耐受度好的孩子,可以考虑选择多焦点RGP,最高可以配到-20.00D,散光最高到-7.00D,更适合大年龄孩子。随后她还介绍了周边离焦框架眼镜、阿托品、户外活动、视觉训练在近视防控中的作用。杨晓艳主任最后强调:一般说来,角膜塑形镜和多焦软镜是比较好的光学近视控制方案,阿托品的控制效果也非常不错;其次是户外活动;特殊框架眼镜的近视防控效果个体差异较大。我们要结合患者的近视家族史、发病年龄、眼球结构特点,并结合各个矫正方案的特点和顾客的需求和愿望,为其制定个性化的近视防控方案,必要时可联合使用两种或多种近视矫正和防控方法。05
爱眼护眼日常应该如何做?
近视一旦发生,不可逆转,只能“戴眼镜矫正”,不能治疗。近视如何预防?苑书怡主任主要从户外活动、合理用眼、选择合适的近视防控手段3大方面进行了分享。适当户外活动可以有效预防近视,但户外活动时间要达到每天平均1-2小时,每周最好14小时以上,苑书怡主任特别提示户外活动可以间歇进行,可以增加户外活动的次数和方式,如增加白天课间户外活动,可见休息走出教室,上学和放学采用步行的方式沐浴阳光,她特别建议家长周末带孩子外出活动以增加户外活动时间。合理用眼包括:科学安排用眼时间,读写用眼环境要宜,读写用眼姿势要正确。具体包括:合理分配学习任务;减少电子产品使用;遵循20-20-20原则,每学习20分钟,看20英尺远(约6米),看20秒以上,再回来继续学习;网课播放屏幕宁大勿小,尽量使用投屏和电视等。她还强调了特殊时期更要注意用眼卫生,此外还要作息规律、合理膳食。多补充富含胡萝卜素、花青素、维生素A、维生素C的食物,如:胡萝卜、彩椒、菠菜、紫甘蓝、橙子、鱼类、肉蛋奶、粗粮等。最后,她提醒家长和孩子一旦发现近视一定要先选择合适的近视防控手段进行矫正。在各位专家精彩的分享之后,还邀请了昆明路小学4组家庭上台和专家科普团互动问答。针对家长们提出的“第一次来散瞳检查眼睛没有问题,后来每次检查都需要散瞳吗?”、“视功能异常的孩子是否近视进展会更快?”、“配戴眼镜时需要注意什么?”、“孩子戴OK镜,是戴到18岁就可以还是需要终生配戴?”等问题,各位主任进行了详尽、专业的解答。让没有近视的孩子不近视、晚近视,让已经近视的孩子近视慢一点,不要进展为高度近视,这是眼健康工作者的共同目标。“科普没有终点”,最后,李丽华主任作总结:感谢今天参加科普大讲堂的线上线下的家长和孩子,我们的目标是一致的,希望每一个孩子都拥有一双健康的眼睛,都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至此,本次青少年近视科普大讲堂圆满结束。来源:《眼视光观察》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