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视与弱视究竟是什么原因引起的?我们生活中的哪些行为可能导致斜视与弱视?
经过大量的流行病学研究发现,斜视的发生和家族遗传史、种族、基因易感性、屈光不正、孕期吸烟、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神经系统疾病等因素有关,但最主要的原因是家族遗传史和眼部的屈光状态异常(近视、远视、散光)。
白种人中远视发病率相对高,而黄种人中近视发病率高。一位瑞典学者发现,有斜视家族史及远视+3D的儿童斜视的患病风险比正常者增加了4~6倍。我也曾在西双版纳7-15岁的学生中调查发现,直系亲属中有斜视或外斜视的,发生斜视或外斜视的危险性增加了1.68倍;随着近视和远视的度数增高,斜视的患病风险明显增大了。对于外斜视,高度近视的患病风险比低度近视高了将近5倍,所以这也可以解释这几年随着近视患者的增多,外斜视发生率为什么会增多。而弱视的发生和屈光参差、斜视、屈光不正(远视、近视、散光)和形觉剥夺(上睑下垂、先天性白内障、角膜病变等)等因素有关。澳大利亚学者研究发现弱视发生的危险因素按从高到低依次为屈光参差、远视、斜视、散光。
我自己也在研究中发现,屈光性弱视(屈光参差、屈光不正)在弱视中所占比例最高,达到了80%左右。高度远视和弱视、≥1.0D的屈光参差是弱视的危险因素。
斜视的治疗方法有哪些呢?
斜视一经确诊应该立即治疗。对斜视而言,治疗包括屈光矫正、手术、视功能训练和药物。除了少部分斜视(例如屈光调节性内斜视)单纯采用配镜外,大部分斜视均需要手术治疗方能痊愈。早期的手术能阻止斜视性弱视的发生,术后有效的配镜和训练能加快儿童视力和视功能的恢复。但不同类型的斜视,治疗方法和时机有所不同。例如先天性内斜视2岁以前手术矫正预后较好;后天性内斜视常合并远视和弱视,首先进行屈光矫正和弱视治疗,再进行手术;间歇性外斜视在4-5岁视觉发育成熟后手术较为安全;知觉性内、外斜视先要去除病因,治疗弱视再进行手术;麻痹性斜视发现后需尽快手术以免形成弱视等等。当然,具体的手术原则和方法由专业的医生来把握。
弱视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对于弱视而言,治疗的目的一是恢复单眼视力,二是恢复立体视。治疗效果和年龄、初始视力、弱视类型、屈光状态、弱视的深度、注视性质和患者的依从性有关。根据一些临床经验,3-6岁发现,治愈率90%;6-9岁发现,治愈率60%;9-12岁发现治愈率30%;12岁以上治愈率不足3%。
3-8岁是弱视诊断和治疗的黄金时期,因此及早发现,抓紧治疗才是关键。目前治疗最有效的方法针对弱视的病因进行治疗,例如斜视性弱视主要治疗斜视,屈光因素引起的弱视要屈光矫正,形觉剥夺性弱视(先天性白内障、上睑下垂等)要首先治疗白内障、上睑下垂矫正。弱视治疗的方法最有效的是验光配镜和遮盖,在此基础上进行弱视训练。因为弱视的治疗时间较长,恢复较慢,治愈平均时间在3年以上,由于个体差异,治愈时间短到3个月,长到7-8年。即使视力达到正常,也要观察3年不再复发才算弱视真正治愈。所以治疗的难度要远远大于斜视。这里就要提到患者依从性的问题,弱视中治疗最困难的就是遮盖,需用眼罩遮盖好的眼睛,强迫使用弱视眼,每天至少6个小时,达3个月以上,很多患儿不配合或难以坚持。在家里需要家长监督、鼓励,可以采用一些物质奖励的方法,或注意转移的方法,比如带孩子去旅游、逛街、做他们喜欢的游戏;但是在学校,弱视遮盖的孩子因为受到同学的取笑而不愿意遮盖,这就需要我们的学校、老师和同学们多一些理解和关爱,不要对这部分孩子歧视,要多鼓励和支持他们,同时老师也要给同学们增加一些弱视方面的知识,这样大家就不会对弱视治疗的孩子投以异样的目光。
(全文完)
(来源:云南省健康教育所云南新闻广播)
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