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就像温水煮青蛙

今年白癜风最新治疗方法 http://m.39.net/pf/a_4692531.html
眼妈妈

编辑

最近看到一个说法:近视就像“温水煮青蛙”,笔者感触颇深,用这个故事来形容近视的增长和当下一些家长的心态确实相当贴切。

“温水煮青蛙”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如果把青蛙放在温水里,青蛙觉得很舒适,甚至感觉到生活的美好。因为它看不到锅子底下燃烧的熊熊烈火,不知道自己正在走向凄惨的下一刻,等到发现情况不妙的时候,奋力出逃才是上策。痛苦挣扎、等待奇迹发生,只能让自己煮熟烂透,然后被端上餐桌......

同样,近视的悄然发生和近视度数不断攀爬,贯穿孩子未来的发育阶段。高度近视、特高度近视都是从正常视力、低度近视一天一天的发展起来的。当孩子刚刚近视的时候、当孩子戴上眼镜觉得很帅的时候、当别人告诉自己近视需要防控的时候、当为了近视需要经济支出的时候,很多家长和孩子选择对近视的漠视。有一句话叫“无知者无畏”,因为他们不知道,低龄化的近视,意味着孩子的未来将付出沉重的代价。

并不是家长和孩子们不在乎视力和眼睛的健康,而是大家对近视的知识了解太少,很多家长对近视的了解还是停留在“经验”状态。下面,我来说说家长朋友们对于近视增长的认识误区、孩子未来近视度数怎么测算以及高度近视的危害等问题。

一、关于近视增长,家长的几个误区

误区一:戴眼镜时间长了,眼睛会变成“金鱼眼”

不少高度近视的患者将眼镜摘下来后,显得眼睛特别突出,像金鱼的眼睛一样。很多人认为,这是由于戴眼镜导致的眼睛变形,所以不愿意让孩子配戴眼镜。

专家指出,眼睛变凸不是眼镜惹的祸,而是随着近视的发展,后眼轴不断增长,逐渐变凸。

误区二:眼镜戴上就摘不下来了,而且度数会越戴越深

孩子刚出生的时候,眼轴才17毫米左右,屈光状态呈现+3D(远视度)。由于正常孩子都应该有这样的远视,所以又称作“生理性远视”。随着孩子的生长发育,身体各个器官都会长大,眼睛自然也不例外。所以,眼球不断长大,远视逐渐减少到正视状态,如果生长发育过快,则长成为“近视”。一般在生长发育期内,一年增长的速度是1D(度)。

那么,近视眼镜为什么摘不下来?道理很简单,戴上眼镜后外界物体能聚焦在眼睛的视网膜上,能看清楚了。与戴镜后清晰的世界相比,谁又想摘掉眼镜继续回到以往模模糊糊的状况呢?

所以,近视度数加深与戴眼镜没有关系,其原因是由于孩子生理发育眼轴不断增长,再加上用眼负担的加重,以及不正确的用眼等因素。戴镜后视觉质量提高,用眼疲劳改善,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近视的进展。

误区三:轻度近视不用配镜

医生通常将度以下的近视称为轻度近视,有人认为轻度近视不用配镜。但是,这也不能一概而论,一定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如果有以下几种情况存在,建议及时配镜:

①裸眼视力很差。视力低于0.5,看远时经常不清楚,需要“使劲眯着眼睛”才能看。

②双眼视力相差大。不戴眼镜矫正则会造成双眼不能同时使用,容易造成外斜视。

③调节力差。不戴眼镜看近物时,焦点恰巧落在近视眼的“近点”上,因此不需要眼睛调节就能看近,久而久之调节功能就退化了。由于调节滞后的存在,可能会导致近视增长过快。

④患有间歇性外斜视。外斜视的病人通常表现为集合功能差,而集合与调节常常是伴随在一起发挥作用的,当不戴镜时由于少用“调节”,那么“集合”功能就会更差,导致外斜视发展快。

误区四:配镜时度数稍低(欠矫)更好

多项临床研究表明,近视欠矫配镜与足矫配镜比较起来更容易导致近视增长快。因此,建议配镜时尽可能足矫,使用最佳矫正视力的最低度数。

不同的人最佳矫正视力也是不一样的,所以足矫是要求达到最清晰视力,而不是仅仅满足于矫正至1.0。比如,一位近视患者,戴-2.0D(度)能矫正到1.0,戴-2.25D(度)、-2.50D(度)可以矫正到1.2,那么就应该配-2.25D(度)的眼镜。

误区五:孩子近视不要紧,长大可以做激光手术

近视眼激光手术,即通常所说的角膜屈光手术或准分子激光手术,是利用nm(纳米)波长的紫外激光准确切削角膜的光学区,重塑角膜表面屈率,通过降低中央区角膜的曲率,达到不戴镜提高视力的目的。

所以,手术是对患者的角膜组织进行切削,而且近视度数越高,需要切削掉的角膜也就越多。对于角膜本身就比较薄的患者,从安全角度来讲,根本无法选择该手术。

误区六:近视激光手术可以治疗近视

从手术的原理不难看出,近视激光手术只是改变了角膜的曲率,让眼睛的屈光系统在不借助眼镜的情况下,外界物体的影像成像在视网膜上。但眼睛由于近视已经发生的改变,如眼轴拉长、视网膜变薄、脉络膜萎缩等并没有被“治愈”。

因此,近视激光手术仅仅是改善了近视患者的裸眼视力,而不是从根本上治疗了近视。

误区七:ICL植入手术可以治疗近视

与角膜屈光手术用激光切削部分角膜组织不同,ICL植入手术就是在眼睛里面植入一枚人工晶体。简单地说,相当于把框架眼镜或者隐形眼镜移到眼内去了。对于角膜过薄的高度近视患者,由于无法做角膜激光手术,但又不想戴着厚重的镜片,可以选择ICL植入手术。

但是,尽管与激光手术原理不同,但仍然只是改变了不戴镜的裸眼视力,而不是从根本上治疗近视,原有的高度近视眼底病变不会得到任何改善。

年龄低于18岁的青少年,眼睛的屈光状态还未达到稳定,近视度数还可能进一步增加,眼球结构还未发育完全,不能施行该手术。而且ICL植入手术是内眼手术,对于手术的要求会更高,术后也有可能会出现一些相关并发症,如感染、术后高眼压及角膜内皮损伤等。

二、怎么测算孩子成年后的近视度数

怎么测算孩子未来近视度数,其实很简单!

例如: 小明小学一年级近视度,如果没有进一步治疗控制,到八年后高中毕业时,近视可能会超过吓人的0度。因为:●小学度数约增加度/年●初中度数约增加度/年●高中度数约增加50度/年算式:原有度数+小学5年增加度数度(*5)+初中3年增加度数度(*3)+高中3年增加度数度(50*3)=

看到以上公式,对于近视孩子家长来说也不必太过于恐慌,只要能够积极给孩子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这样的结果是可以改变的。对于近视来说,我们必须做到早发现、早干预、越早恢复自然视力就越有利于孩子将来近视的控制!

三、高度近视阶段的危害

一旦发展成度以上的高度近视,孩子不仅要面对更厚的镜片,还会在择业就业方面多有限制。更重要的是,高度近视眼往往会增加眼底并发症的风险,为其终身眼健康埋下重大隐患。

虽然高度近视眼一样可以通过戴眼镜、近视手术等方式进行矫正,但其存在更高的眼底并发症风险却不会改变。

比起中低度或者没有近视的朋友,高度近视患者——

1.青光眼的发病几率增高

高度近视会导致眼轴的延长,使视网膜的变薄而营养性降低,可能会影响部分的房水循环导致眼压升高,引起青光眼的现象。[1]

2.白内障发病几率增高

因为高度近视眼球结构及营养代谢异常,使晶状体的囊膜通透性改变,晶状体营养障碍和代谢失常而逐渐发生混浊,产生并发性白内障,引起视力逐渐下降。

3.如果近视>度,视网膜病变几率增高

高度近视患者的眼轴的长度增长,视网膜却无法相应变长而受到牵拉,容易发生视网膜变性、裂孔、脱离。

除此以外的差异和影响还有——

4.高度近视患者遗传给下一代几率更高

据相关研究表示[2],父母均无近视者的7岁儿童近视患病率为7.3%,父或母有近视者的患病率为26.2%,父母均为近视者的患病率为45%。

5.有近视遗传基因的孩子,近视发生的年龄更早,增长速度可能更快

6.高度近视眼易引发系列眼底病变

高度近视常伴有眼轴增长,导致眼睛拉长变形,眼球更凸出。眼轴增长可能牵拉视网膜,引起视网膜裂孔、视网膜脱离、后巩膜葡萄肿等系列眼底病变。

7.高度近视眼更易发展为病理性近视

中低度近视一般会在成年后度数趋于稳定,但高度近视患者的度数可能还会继续增长,发展成为病理性近视的概率更大。

总结:为人父母的确不容易,我们要学习的东西很多。只有我们了解的东西越多,才会给孩子一个很好的指导。对于孩子的近视,我们不能像锅中“青蛙”那样,因为自己对近视的无知,葬送孩子美好的前程。近视是可以预测和控制的,孩子3岁后定期做视力检查,建立视力防控档案。当发现孩子快要近视或已经近视时,及时改正不良用眼习惯、积极执行有效的近视防控方案是上策。例如锅中“青蛙”,如果不贪图享乐、不观望等待,尽早识别危局,及时“出逃”,终可破局。

哺光仪,让视力防控更简单

光能疗法哺光仪

每天两次三分钟,防控近视好轻松

咨询

END

眼妈妈

眼妈妈眼科门诊部

近视防控专家就是眼妈妈,绝不让任何一位妈妈因为孩子的近视流泪。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faxingbb.com/yexs/8943.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