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一项关于宇航员失重对身体影响的研究中发现一、失重会使得身体中的线粒体的密度和体积降低,导致肌丝的横桥面缩小(宽度)并且变细,直接影响肌动力的发展。
二、在地球上、当特定骨骼的负载增加了,骨骼会慢慢的变强壮,从而来承载该负荷。而处于失重的宇航员由于肌肉萎缩以及骨骼的负重,会导致骨质的快速流失。
一、失重对于肌肉影响的研究
我们通常把线粒体称之为Powerhousesofthecell/细胞的动力源头,它在肌细胞里扮演的角色更是如此,运动中的代谢重组与分解取决于能量输出的方式,无论是有氧代谢还是无氧代谢都是在线粒体中完成它们的使命。
宇航员在外太空失重后返回地球的肌肉生化分析得出了结论与运动员停训一个月有着极度的相似性。线粒体的密度和体积降低直接影响了肌动力的发展,类似运动员停训与持续耐力训练的对比反馈!上方图中所示,经常保持耐力训练可以提高线粒体的体积和排列的数量“Mi”,研究更证明了线粒体降低导致肌丝的横桥面缩小(宽度)并且变细。
在年,Ferrtti等人进行了一次为期为37日的病床测试(37日的卧姿)没有任何其他运动。然后抽取股外侧头肌肉细胞做活性检测,结果发现肌肉中线粒体的容量比之前要少了16%~20%,这只是股四头肌的一小部分,所以对肌动力来说是毁灭性的打击。
二、失重对于骨骼的影响
在地球上,由于有重力的影响,人类的骨骼会适应所在部位需承受的负载。当特定骨骼的负载增加了,骨骼会慢慢的变强壮,从而来承载该负荷,这也是著名的沃尔夫定律。
对于30岁过后的人群来match说,如果他们缺乏高冲击训练或者抗阻训练,他们的骨质会不可避免的以每年大约0.3%-0.5%的速度流失。而绝经期后的女性由于雌性激素缺乏的原因,她们每年甚至会流失2%-3%的骨质,她们也是骨质疏松以及骨折的高危人群。不可思议的是,宇航员在太空每个月就会流失1%-2%的骨质!考虑到我们的宇航员大多数都已年过四十,聂海胜甚至已经56岁,即便他们回归地球后会接受一系列系统的训练来增加骨密度与肌肉,他们仍然会在未来承受相当大的骨质疏松及骨折风险。
总结
有氧训练结合抗阻训练对于预防心肺功能下降,肌肉萎缩,下背痛以至于腰间盘突出,骨质疏松及骨折等等具有无比重要的价值。一个由于慢性疾病而导致疲劳的老人,如果不尽快采取有氧训练以及进阶性的抗阻训练来提高身体机能,那么长期的卧床所导致的后果就会像宇航员失重一样,产生一系列的负面影响,这需要临床运动生理师的运动处方介入。
下面我们来学习几个动作吧
运动名称、锻炼方法、运动目的及注意事项
运动名称:x型俯卧撑
锻炼方法:双手分开比肩略宽,双脚与肩同宽,四点支撑于地上,从头至脚形成一条直线。之后缓慢下降躯干至胸部接触地面。起身时双手交叉成x型。
运动目的:该动作可以增加上肢与胸大肌的肌力与耐力。
注意事项:注意不要塌腰,控制呼吸节奏。
运动名称、锻炼方法、运动目的及注意事项
运动名称:YTWL姿势训练
锻炼方法:屈膝俯身与地面呈30至45度角,双臂上提至与身体呈Y字,双手握拳大拇指朝上,向后打开手臂至与身体呈T字,双肩放松,感受背部肌肉发力,后缩手臂与身体呈W字,再向前与身体呈L字。
运动目的:该动作可以增加斜方肌中下束的肌力与耐力。
注意事项:注意挺直背部,头部与记住在一条直线上。
运动名称、锻炼方法、运动目的及注意事项
运动名称:宽窄距深蹲跳
锻炼方法:首先自然站立,轻轻跳起变成窄距深蹲,再轻轻跳起变为宽距深蹲,以此循环。
运动目的:该动作可以增加股四头肌的肌力与耐力。
注意事项:注意挺胸收腹,收紧臀部,脚尖与膝盖保持同一方向,膝盖不要超过脚尖,落地时大腿与地面平行。
责任编辑:汤立许教授
图文编辑:涂昆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