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实现全脑全脊髓照射,填补技术空白

前指宣[]

31岁的维族妇女肉孜汗?吐尔逊实在无法忍受两年来逐步加重的头痛,医院就诊。CT显示在其小脑中线区存在肿瘤,诊断为髓母细胞瘤。对于一个普通的维族农民家庭,天--塌了!

髓母细胞瘤(medulloblastoma)由Bailey与Cushing于年首先报道,是中枢神经系统恶性程度最高的神经上皮性肿瘤之一。髓母细胞瘤的治疗主要是手术切除与术后放射治疗。由于该肿瘤具有生长极为迅速,手术不易彻底切除、并有沿脑脊液产生播散性种植的倾向。故而手术尽可能多切除肿瘤后,必须再予以放疗,两者结合才能完成该病的根治。通常要做全脑脊髓的放射治疗范围应包括全中枢神经系统:全脑、后颅窝和全部脊髓(颈部、胸部、腰部、骶尾部)。

全脑全脊髓放疗技术是一种复杂的放射治疗技术,因其照射范围大,需要多野衔接,对放疗医技人员要求高。医院建立肿瘤放疗科2年,从未进行过此类技术,尚属空白。以前的做法是建议患者转院,前往公里以医院。姑且不论对于一个普通维族家庭远赴千里之外的辛苦,手术和放疗的费用已经是摆在他们面前的一座高山。何况还要加上家属及患者长途奔波、外地生活的一笔费用,这无异于雪上加霜。就诊时病人已经出现了明显恶心呕吐等颅内高压症状,言语不清,斜视,走路不稳,这些症状告诉我们的专业含义:病人已经出现危重信号,转院过程存在危险。

脑外科找到肿瘤科会诊时,虽然当地医护人员缺乏这方面的经验,面对种种困难,但是考虑到患者的利益,我决定接受这个任务。作为天津市组团式援疆医疗队的一员,作为一名专业肿瘤放疗医生,组织派我来的目的是带给当地老百姓健康,这正是我发挥特长的时刻。

全脑全脊髓照射以往多采用普通放疗外照射技术,治疗过程极其复杂,人工操作多,精确性低。外科手术顺利结束后,我医院放疗科的同事们,认真地研究病人的影像学资料和病历,决定采用调强技术,改善以往普通放疗技术不足。我们采用热塑膜固定病人体位,CT模拟定位,亲自精心设计三维适形调强计划,多计划交替执行,成功解决了诸多技术难题。临床靶区勾画包括全脑全脊髓及神经根,靶区连贯一体,三维适形调强计划能精确脊髓衔接处的剂量,避免冷点和热点,多个计划更换衔接点为治疗打上双重保险。提高了病人的摆位精度,精确确定肿瘤体积,避免脑,颈段、胸腰骶髓点衔接及剂量冷点和热点问题。

经过一个半月的精心治疗,放疗顺利结束,没有出现不良反应。此案例的成功不仅意味着填补了和田地区全脑全脊髓照射技术的空白,也极大鼓舞了当地医疗工作者的信心。

同时经过一年的努力,我们成功进医院放疗科多个方面技术零突破,比如第一例直肠癌术前同步放化疗,第一例精原细胞瘤调强技术“狗腿野”放疗,第一例标准食管癌同步放化疗,第一例乳腺癌根治性放疗……很多患者可以更多地选择在家门口享受国内先进治疗技术,同时减少了经济负担。医院肿瘤患者转诊率降低了90%,真正体现了援疆医疗队带来的福音。

(医疗组王志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faxingbb.com/xsss/85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