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全国人大代表建议,应“把视力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考核”。对此,北京眼科医生陶勇表示,赞成将视力纳入教育、卫生监管部门等的考核体系中去,而非针对学生个人进行考评。
3月11日话题#陶勇说近视度数不断增加或致盲#
冲上热搜
阅读量已超4亿
中小学近视率逐年增长
代表委员齐发声
据教育部年对九省份部分学生的一项调研显示,与年底相比,仅仅半年学生近视率就增加了11.7%,其中小学生近视率增加了15.2%,初中生增加了8.2%,高中生增加了3.8%。来自教育一线的唐江澎委员则透露,所在学校“高一个学生中有个戴眼镜”,而这个比例已经比上一年下降了4个百分点。近视的给孩子身体带来的危害,绝不是配一副眼镜就能消除,中国近视率持续保持世界第一,绝不是一个令人骄傲的成绩。针对“小眼镜”逐年增长的问题,年全国两会期间,数十位代表委员就此发声:吴梅芳代表建议:
限制儿童青少年使用手机等电子产品,确保中小学生在校每天1小时以上体育活动时间;
毕宏生代表表示:
“青少年近视80%以上是后天形成的,长时间、持续性的近距离阅读是重要成因”;
李素萍代表建议:
政府有关部门将眼病防控纳入儿童健康筛查和管理,做到早知道、早预防、早干预,降低近视发生率;
倪闽景委员称:
“近年来,学生心理疾病发生率和近视率不断增高,都和体育教育缺失直接有关”。
卫健委为儿童视力成立新机构
解决“小眼镜”问题,迫在眉睫。
据中国政府网消息,为提高近视防控等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工作管理决策水平,促进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事业科学发展,国家卫健委决定成立国家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管理专家咨询委员会。
其主要职责是为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管理工作提供咨询和专业指导,探索、发现和推荐视力健康适宜技术和典型经验,开展近视防控科普宣传等。
图片来源于视觉中国。
此外,作为强制性国家标准,《儿童青少年学习用品近视防控卫生要求》将于年3月1日起实施,其中,学生教科书最小用字不得小于“小5号字”;而教学多媒体则不应出现可察觉的闪烁,并符合蓝光防护要求。
摘掉“小眼镜”,也是大战略
中小学生大面积眼睛近视,与电子产品增加、体育活动太少等等都有关系,但根本的原因还在于教育理念的近视。面对升学压力,大多数学生刚刚放学便又被送进辅导班,好不容易到家了还要上网课,等到把作业做完早已两眼迷离。甚至有一些家长认为,只要考出好成绩,眼睛再近视也值得。摘掉“小眼镜”事关孩子健康的硬任务,也是事关整个社会发展的大战略。系统性的问题,必须系统性的解决。有效控制儿童近视,既然列入“十四五”规划和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接下来就应该有更多更具体可行的措施。眼睛里只有分数,就看不到更长的人生,也看不到更大的世界。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当教育对于国家和民族的长远意义已无须赘述,不妨从解决“近视”入手,从摘掉“小眼镜”开始,撬动“唯分数论”困局的破解。
对此,眼科医生陶勇医生提醒:
保护视力要牢记“20—20—20”法则
每隔20分钟休息20秒,目光离开屏幕向20英尺(约合6米)以外的草地、绿树或其他物体眺望,不眯眼不眨眼,全神贯注凝视并辨认其轮廓,使眼睛处于一种活动的过程中,可起到调节灵敏度的作用。
延伸阅读
戴眼镜会使近视度数加深吗?
吃胡萝卜真能保护视力吗?
家长如何早期发现孩子的眼病?
在国家卫生健康委举行的一期在线访谈中
邀请权威专家就备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