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偏头痛:是临床常见的原发性头痛,其特征是,发作性,多为偏侧,中重度,搏动样头痛,一般持续4-72小时,可伴有恶心,呕吐,光,声刺激或日常活动均可加重头痛,安静环境,休息可缓解头痛。
2.Todd麻痹:指严重部分运动性发作患者发作后可留下短暂性(半小时至36小时内消除)肢体瘫痪。
3.大脑动脉环(Willis)由两侧大脑前动脉起始段、两侧颈内动脉末端、两侧大脑后动脉借前后交通动脉连通形成,使颈内动脉系与椎-基底动脉系相交通。
4.癫痫持续状态SE或称癫痫状态:癫痫连续发作之间意识尚未完全恢复又频繁再发,或癫痫发作持续30分钟以上未自行停止。
5.节段性分离性感觉障碍:表现为单侧或双侧的手部、臂部或一部分颈部、胸部的痛温觉丧失,典型呈短上衣样分布,而触觉及深感觉相对正常。
6.结核性脑膜炎(TBM):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脑膜和脊膜的非化脓性炎症性疾病。
7.癫痫:是多种原因导致的脑部神经元高度同步化异常放电所致的临床综合征,临床表现具有发作性、短暂性、重复性和刻板性的特点。
8.Gower征:由于腹肌和髂腰肌无力,患儿自仰卧位起立时必须先翻身转为俯卧位,依次屈膝关节和髋关节,并用手支撑躯干成俯跪位,然后以两手及双腿共同支撑躯干,再用手按压膝部以辅助股四头肌的肌力,身体呈深鞠躬位,最后双手攀附下肢缓慢地站立,因十分用力而出现面部发红。上述动作称为Gower征
10.肌无力危象:最常见的危象,疾病本身发展所致,多由于抗胆碱脂酶药量不足
11.胆碱能危象:非常少见,由于抗胆碱脂酶药物过量引起,患者肌无力加重,并且出现明显胆碱酯酶抑制剂的不良反应如肌束颤动及毒蕈碱样反应。
12.反拗危象:由于对抗胆碱酯酶药物不敏感而出现严重的呼吸困难,依酚氯铵试验无反应,此时应停止抗胆碱脂酶药,对气管插管或切开的患者可采用大剂量类固醇激素治疗,待运动终板功能恢复后再重新调整抗胆碱脂酶药物剂量。
13.嗜睡(somnolence):是意识障碍的早期表现。患者表现为睡眠时间过度延长,但能被叫醒,醒后可勉强配合检查及回答简单问题,停止刺激后患者又继续入睡。
14.昏睡(sopor)患者处于沉睡状态,正常的外界刺激不能使其觉醒,须经高声呼唤或其他较强烈刺激方可唤醒,对言语的反应能力尚未完全丧失,可作含糊、简单而不完全的答话,停止刺激后很快入睡。
15.昏迷:是一种较为严重的意识障碍。患者意识完全丧失,各种强刺激不能使其觉醒,无有目的的自主活动,不能自发睁眼。
16.脑疝:是颅内压增高的严重后果,是部分脑组织因颅内压力差而造成移位,而移位超过一定的解剖界限时则称之为脑疝。
17.痴呆dementia:是由于脑功能障碍而产生的获得性、持续性智能损害综合征,可由脑退行性变引起,也可由其他原因导致。
填空、选择1、内囊受损引起三偏综合征: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偏盲。
2、基底节病变主要产生运动异常(动作增多或减少)和肌张力改变(增高或降低)。
3、脑干病变大都出现交叉性瘫痪,即病灶侧脑神经周围性瘫痪和对侧肢体中枢性瘫痪及感觉障碍。
4、小脑病变最主要的症状为共济失调:表现为随意运动的力量、速度、幅度和节律的不规则,即协调运动障碍,可伴有肌张力减低、眼球运动障碍及言语障碍。a.姿态和病态异常,行走时患者向患侧倾倒,站立不稳,步态蹒跚b.随意运动协调障碍,辨距不良,意向性震颤,对精细运动的协调障碍c.言语障碍,呈暴发性或吟诗样语言d.眼球运动障碍,下跳性眼震,反弹性眼震e肌张力减低,钟摆样腱反射。
5、脊髓横贯性损害主要症状为受损平面以下各种感觉缺失,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及括约肌障碍等。(1)急性期出现脊髓休克症状,包括迟缓性瘫痪,肌张力减低,腱反射减弱,病理反射阴性及尿潴留,持续2-4周,反射活动逐渐恢复转变为中枢性瘫痪,出现肌张力增高、反射亢进、病理征阳性和反射性排尿等。(2)慢性压迫症状主要节段横惯性损害的临床表现:
a.高颈髓(C1-4)b.颈膨大(C5-T2)c.胸髓(T2-12)d.腰膨大(L1-S2)
e.脊髓圆锥(S3-5和尾节)f.马尾神经根
7、动眼、滑车和展神经麻痹体征:周围性眼肌麻痹。a.动眼神经麻痹:上睑下垂,眼球向外下斜视,不能向上内下转动,复视瞳孔散大光反射及调节反射均消失b.滑车神经麻痹:单纯滑车神经麻痹少见,多合并动眼神经麻痹。c.展神经麻痹:患侧眼球内斜视,外展运动受限或不能,伴有复视。
9、三叉神经分三支:眼神经、上颌神经、下颌神经。
10.周围神经损伤的病理类型:沃勒变性,轴突变性,神经元变性,节段性脱髓鞘。
11、副神经病损(1)一侧副神经核或其神经损害:表现为同侧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萎缩,患者向病变对侧转颈不能,患侧肩下垂并耸肩无力(2)双侧副神经核或其神经损害表现为双侧胸锁乳突肌均力弱,患者头前屈无力,直立困难,多呈后仰位,仰卧位时不能抬头。
12、肌肉的检查:肌酶,肌电图,肌活检。脑电图异常是癫痫,不异常是头痛。
13、肌萎缩的类型:神经源性肌萎缩、肌源性肌萎缩、失用性肌萎缩、缺血性肌萎缩。
14、共济失调分为小脑性、大脑性、感觉性、前庭性。
15、正常颅内压为80~mmH2O,超过为颅内压增高,低于60为降低。
16、脑疝最常见的为小脑幕裂孔疝和枕骨大孔疝。
17、脑膜刺激征包括颈强直、克匿格征、布鲁津斯基征。
18、脑梗死CT为低密度影,脑出血为高密度影。
19、运动神经元疾病类型1.肌萎缩侧索硬化2.进行性脊肌萎缩3.进行性延髓麻痹4.原发性侧索硬化
20、AD典型病理改变:1神经炎性斑2.神经原纤维缠结3.神经元缺失和胶质增生
21、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是由新型隐球菌感染引起。
22、脑囊虫病分为1.脑实质型2.蛛网膜型3.脑室型4.脊髓型
23、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肌肉活检可见炎症细胞浸润。
24、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是遗传性肌肉变性疾病,临床特征主要为缓慢进行性加重的对称性肌肉无力和萎缩,无感觉障碍。
25、脑血栓形成:是脑梗死常见的类型,动脉粥样硬化是本病的根本病因,因此脑血栓形成临床上主要指大动脉粥样硬化型梗死。
26、脑栓塞病因:1心源性(多见)心房颤动,心脏瓣膜病,心肌梗死2非心源性: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脱落性血栓栓塞,脂肪栓塞,空气栓塞,癌栓塞3来源不明性。
27、脑出血病因:最常见高血压
28、吉兰巴雷综合征临床特点多为急性起病,症状多在两周左右达到高峰,表现为多发神经根及周围神经损害,常有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现象,多呈单时相自限行病程。
29、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①与维生素B12缺乏有关②病变主要在脊髓的后索和锥体束,严重时大脑白质,视神经和周围神经可不同程度受累。
30、三叉神经痛发作时表现为以面颊上下颌和舌部明显的剧烈电击样、针刺样、刀割样或撕裂样疼痛,间歇期完全正常。神经系统表现为因恐惧疼痛不敢洗脸、刷牙、进食。治疗药物首选卡马西平。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