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郑佳颖通讯员金薇薇
这一天,浙大二院眼科中心视光部主任倪海龙医生结束工作,回家已是夜里近12点。他来回奔波公里,只为赴一场与孩子和家长们的“兰溪之约”。
倪海龙还有另一重身份:教育部全国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专家宣讲团成员,浙江省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专家宣讲团副团长。
当他来到兰溪振兴小学,本应是放学时间,大讲堂内却座无虚席。一个孩子,一个家长,间隔有序地坐着;一本本护眼宝典,整齐地叠放在桌上。
这不是一场家长会,而是一堂家长陪伴孩子一同聆听的特别讲座。
摄/吴志毅
陪伴与信任,家长要为孩子“光明护航”
“有一个小家伙,小时候视力保护得非常好,今年高考考上了自己理想的大学,北京的一所学校。”倪海龙举起话筒,眼中闪着光芒,“我要讲讲这个成长的故事,而这个主人公不是别人,她就是我的宝贝女儿。很巧的是,医院视光部同龄……”
他带着女儿走过的这18个年头,一边是身为医生的责任,一边是作为父亲的陪伴。
“从幼儿园到初中,她的上学放学路上,都坐在我自行车的后座上…”倪海龙说,“户外活动对眼睛是有助益的,我们倡导每天户外活动2小时,不管是晴天还是阴天,眼睛每天都应该接受到自然光的‘洗礼’。女儿每天放学回家,都会在小区院子里玩一会再吃晚饭;每个寒暑假、小长假,不管工作有多忙,我们都会抽出时间和她一起来一场放下书包的旅行……”
摄/吴志毅
保护眼睛和学习会冲突吗?倪海龙认为,重要的是掌握科学的方法让眼睛在应该休息的时候得到充分休息,比如读书写字20分钟后,要向5-6米远的地方或者窗外眺望20秒以上。当然,每半年一次的常规视力与屈光检查也是很重要的,门诊中有些小患者视力刚开始下降,这时候必须防控近视进一步发展。
“门诊中一个孩子近视控制得非常好,7年来双眼眼轴仅仅增加0.25mm,度数只增长了50度。孩子妈妈很感谢我,认为都是我让孩子在度高度近视的门槛上及时刹住了车,而我觉得孩子有这样的妈妈也很幸运,门诊的时间有限,更多时候需要的是家长去重视孩子日常用眼习惯。”
作为一名眼科医生,每天看门诊的数量有限。倪海龙笑说,治病之外更多的时间是在做父母和孩子的“思想”工作。他其实更像是一名孩子眼健康路上的成长导师。
发挥支部特色,聚焦近视防控
“近视防控的主战场在家庭和学校”,陪伴与信任缺一不可,尤其是家长应该放下手机,起到表率作用,还要相信科学。
而倪海龙脱下白大褂,穿上笔挺的西装,不辞辛苦奔波而来,亲自为家长和学生细细讲解这堂护眼课,也是希望他们之间可以产生这样一个共鸣,让孩子远离近视烦恼。
现场家长带着孩子一同认真听课,一同发问:电子产品就不能使用了吗?孩子做功课效率太低用眼时间长怎么办?孩子学习时家里护眼灯有作用吗?倪海龙和同行的团队成员吴志毅医生对这些疑虑一一进行了回答。
“感谢倪主任分享这些故事,是该多陪孩子出去活动活动…”“作为一名小班学生的家长收获颇丰,谢谢倪主任干货满满又生动有趣的讲座…”
摄/吴志毅
据悉,本次校园讲座由兰溪市妇联、兰溪市教育局、兰溪市卫健局共同发起,振兴小学、明月镜片联合承办,许多没能到场的家长学生等在小时新闻客户端同步收看线上直播纷纷留言。
点击链接可收看讲座回放
摄/吴志毅
倪海龙还有一重特别的身份,浙大二院眼科中心第二党支部的支部书记。一支部一特色,眼科发挥自身的优势,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聚焦近视防控工作。自支部近视防控宣讲团启动以来,已经走遍杭州多所学校,而这次,他们更是来到了兰溪。
摄/吴志毅
17年公益坚守,近场省内外校园科普公益讲座,倪海龙被同学们亲切地喊作“倪叔叔”。“以前更多是一个人的力量,现在是一个团队在行动。”倪海龙告诉钱报记者,很多青年党员同时也是眼视光的骨干力量,像胡培克医生、吴志毅医生、赵莹莹医生、徐昕頔医生等。支部积极动员激发年轻党员的热情,投身到公益活动中去,更好地回应社会、学校乃至家长的需求。
倪海龙也热切地希望,通过这小小一讲校园课堂,借助传播的力量,引领更多眼科专业人员投身到“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的洪流中去,贡献医学专业力量。
新闻链接------
拒绝“小眼镜”,全社会合力攻坚营造防控氛围
■市妇联:居家与上学,近视防控需要家校联动
“青少年近视防控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服务妇女儿童和家庭是妇联的职责,作为青少年近视防控成员单位,我们一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