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自闭症不易看见的自闭症脑神经临床症状

常见典型的脑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症状表现,多是由于脑神经系统的刺激性病灶和坏死性病灶,以及占位性病灶引起的。最典型的刺激性病灶的症状表现就是肌肉痉挛、局部抽搐、癫痫发作造成的全身抽搐并伴发意识丧失;而坏死性病灶的典型代表就是脑血管病后遗症期的病灶区脑组织的坏死液化缺如,伴随存在的多是半身肢体瘫痪,半身感觉障碍,失语等功能受限的临床表现,即常称为“三偏征”。

自闭症也是脑神经系统的疾病,但是却不具备传统典型的脑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症状表现。即没有刺激性质的,也没有坏死液化缺如性质的相对应的临床表现,更不具备脑肿瘤占位性质的症状特点。

这就是自闭症脑神经系统疾病的特点——临床症状不典型。这也是为什么明明自闭症孩子的脑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有问题,但却又在“门诊”神经科医生那里经过简单粗劣的手法检查之后,家长常常被告知孩子“没事儿”。这种以脑神经疾病的“刺激病灶”、“坏死病灶”、“占位性病灶”的典型症状的角度来看待自闭症儿童脑神经生理功能的话,确实是“没事儿”。

我们来从古小脑(前庭小脑)开始逐一进行分析,看看那些并不被临床神经科医生们所认识的自闭症儿童可能出现的临床症状表现都有哪些。

古小脑(前庭小脑)

古小脑(前庭小脑)发育不良时,孩子可能会有:斜视现象,摇头晃脑的情况出现,斜视+歪脖+不自主旋转身体的表现,以及在沙发、软床上蹦跳不止,或者蹦跳不止+身体旋转的现象。这些涉及到古小脑处理前庭信息的能力。

假若孩子超过了年龄而没有语言,或者发音异常,有一些喉部发出的奇怪的声音;或者孩子有语言,但是在听到孩子说话时总觉得有些什么地方不对劲的话,这更多的是古小脑与喉部肌肉相关部分的功能存在着发育不良的问题。

古小脑问题的特点:是更加“贴近”生物体本能的功能特征,是本能的身体自身控制与调节方面的问题为主。与高级的认知与心理层面联系较少。

旧小脑(脊髓小脑)

若从旧小脑(脊髓小脑)的功能参照对比,我们可能发现的问题有:躯干肢体肌肉张力的紊乱现象,这种肌张力紊乱或高,或低,亦或混杂紊乱都可以出现;还有静态与动态下躯体姿态和肢体姿势的保持以及稳定程度;躯体和四肢及四肢间相互配合的协调性。

这其中,肌张力的紊乱会带来比较严重的空间位置觉与视觉的错位。与自身感觉到的空间位置觉相比较,由视觉所获知的空间位置觉或显得“窄小”,或者显得“宽大”许多。这种视觉与本体感觉的错位,就严重影响到由本体感觉带给我们的心理感受出现明显的不准确性,困扰或束缚了肢体的行动。心理感知错位的后果是,造成基本认知上发生错误。

从这些问题里我们可以了解到,旧小脑(脊髓小脑)相比较古小脑的功能,它与人的认知和心理能力贴近了许多。它的能力介于古小脑和新小脑之间,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在联合着本能与高级认知能力来共同对外界环境事物进行合情合理、准确到位的应答。

旧小脑(脊髓小脑)主斯人体自身的基础能力,为人们带来了在环境中施展更多能力的可能,由此,人们可以行走、奔跑、攀爬、登高、跨越障碍、蹦跳,翻跟头,等等。尽管如此,这些仍然是以人体自身能力为主的功能。旧小脑(脊髓小脑)的功能正常,才能够使人的手脚放得开,才能随心所欲地在地球环境之中自由地生存发展。

肌张力紊乱会带来肢体运动能力的“超强”或者“低能”的状况;各种动作姿态的不稳定,家长最重视的安坐能力不好,很大程度上与肌张力紊乱有关;还有多动症状等等也受到肌张力的影响。

新小脑(大脑小脑)

新小脑(大脑小脑),涉及到高级认知能力的大脑半球的功能发展,人类的新小脑是伴随着高度发展的大脑半球的发育和功能发展,而快速发育起来的。成年人的新小脑占小脑整体比例的1/2;新生儿的小脑与大脑相比较是1/20大小;但是到了大脑发育基本完好之时,它们的比例则变成了1/10。明显可见,从新生儿到成年人这期间伴随着大脑高度发展起来的是新小脑这部分组织,所以,新小脑的功能主要服务于大脑,配合大脑完成有意识的指令下达和完成主动的对外应答反应。

由此可见,新小脑(大脑小脑)的功能和工作任务是与大脑的高级认知能力密切相关联的,是密不可分的。所以,大脑发指令,新小脑就必须要有所行动;大脑不发指令,新小脑就变得“安静”许多;但是,如果新小脑功能障碍,大脑的指令也就无法顺利执行下去。所以说,“大脑不动,小脑安静”,“大脑要动,小脑必动”,若小脑病了,大脑的行动指令一定会受到各种限制。

若新小脑(大脑小脑)的功能紊乱,就会出现肢体动作不准确,动作的时间延长或提前;交替动作能力不良,还会出现所谓的左右肢体“跨中线”能力不行;连贯地使用工具不能,等等情况。

新小脑(大脑小脑)的工作状态直接影响着大脑的主动意识状态下的一切工作的效率,跟高级认知能力密切相关。新小脑主斯的动作“稳、准、精”的能力,直接关系到人类使用工具的能力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同样,使用勺子、筷子的能力也在其范围之内。运动时球拍的使用,投篮的准确性,踢球带球的把控能力。总之,如若新小脑的功能不良,我们就难以使用工具,运动时表现出难以掌控像球这样的身外之物。

所以,我们看到了从本能到高级认知发展的整个过程,及其过渡,人们这些相关的能力是从古小脑、旧小脑到新小脑逐步发展而来的。

对比一下,我们的自闭症儿童在小脑主斯的三方面功能上,哪些方面表现的比较薄弱或障碍,就能基本了解其小脑受到的干扰程度和其发育的不良状态及其程度。

人的一种能力的背后是有多项能力作为铺垫的,就像盖房砌墙那样,要一层一层地码起来,砖砖之间还要做的码缝错位才能结实牢靠。不可能只在一块砖上无限地码高,那样即危险又不能长久。所以,运动康复的项目训练,要至少两、三项交替进行,隔三差五地交换着玩耍训练,才能获得较好的效果。再不要费神去思讨着哪一样运动项目能够针对某一个症状那样简单到像吃药一样的方法啦。

作者:北海

写于美国

年2月3日立春

著作《环境大脑与自闭症康复》

扫描


转载请注明:http://www.faxingbb.com/xsjz/84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