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节的目的是为调节眼屈光力以看清外物。调节本身与双眼视觉无关,但是由于其往往与聚散联动,所以仍属双眼视范畴。调节不足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双眼视功能异常,主要表现为调节幅度低于患者年龄相应的正常值,如果测得数值比正常调节力低2D或更多,则考虑调节不足。老视患者调节幅度明显下降,以致动用调节力无法达到清晰和舒适地视近、阅读的需求,表现的症状与调节不足一致,但老视患者此时所具备的调节力与年龄是相符合的,所以不能称之为真正的调节力不足。
症状
患者症状的出现与近距离阅读和工作有关,常见的包括以下几项。
1.视觉疲劳,长时间近距离工作后觉疲劳、欲睡觉
2.视远物和视近物均模糊,尤以视近物明显,无法集中注意力。
3.头痛,眼眶周围牵拉感。
4.眼肌紧张,阅读字体有移动感。
5.眼干、畏光、流泪等症状。
6.可能伴有全身症状如头痛、颈部僵硬、全身乏力等不适。
7.不能长时间视近物,尽可能避免近距离工作。
体征
患者对各种调节刺激的反应均下降。
调节幅度下降。
调节灵活度测试中,负镜片模糊像较难消除。
正相对性调节低于正常。
动态检影和融像性交叉柱镜测试正镜数值高于正常。
内隐斜:由于调节力不足,调节性集合降低,患者可出现外隐斜;由于调节幅度下降、调节性集合下降,集合近点数值增加。
假性集合不足:由于调节不足,调节性集合降低,患者可出现外隐斜;由于调节幅度下降、调节性集合下降、集合近点数值增加。
鉴别诊断
1.调节力过度在需要放松的测试中,均表现为功能异常。
2.调节灵活度下降在需要刺激调节和放松调节的测试中,均表现为功能异常。
3.调节麻痹调节幅度明显下降,往往有局部或全身疾病或应用一些引起调节麻痹的药物。
4.单纯型外隐斜比较大的外隐斜,视远与视近程度相同,偶然出现间歇性的外斜视。
5.分开过强患者表现为视远时外隐斜和(或)外斜视度数大于视近时度数。
6.眼局部和全身疾病因素眼局部疾病如青光眼、眼钝挫伤、巩膜炎等,全身疾病如糖尿病、多发性坏死、脑炎、疟疾、伤寒等,也会出现类似调节不足的表现,但患者有明确病史,容易鉴别。
7.药物性因素有些药物、乙醇等也会导致调节运动降低,因患者有明确用药史,不难鉴别。
治疗与处理
屈光矫正原有屈光不正未进行矫正,往往是导致患者调节疲劳的原因,故建议首先进行屈光矫正。在调节不足的患者,即使比较低度的远视和散光也会导致不适。矫正了这些低度的远视、散光和屈光参差,有时也能明显改善症状。
附加阅读镜使用正附加镜片,也能改善调节不足患者的症状。对于一些器质性病变导致调节不足或调解麻痹的患者,则需要长期使用正附加镜片。
视觉训练如推进训练、Brock线训练等。
感谢您抽出·来阅读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