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只对未知的东西产生崇拜,比如崇拜明星,祟拜富人,崇拜高官,祟拜美女,一旦自己拥有了,光环破了,自然就不神秘了。十亿中国人,九亿爱收藏,不信你走到青海甘肃不毛之地的小山庄,听穿着坏棉祅的乡下老农唠几句,敢保他也会和你吹,张家村的刘二蛋挖了个墓,捣腾了个罐子,卖了大钱。
所以说,在中国,越是文盲,越爱收藏,说穿了,是想发财,全民造梦,全民收藏。打开各大卫视,最受欢迎的不是鉴宝就是天下收藏,一帮鼻孔朝天的广场舞的中老年肥婆,全身还带着韮菜加罗卜的荤味,听着鉴宝台上那个牙缝上沾菜叶子的孔乙己摆弄个泥土罐子,这叫马三立说相声忽悠赵本山。
本身都是大字不识三斗的种菜的,农民忽悠农民。熊猫国当然熊猫多,什么故宫鉴定专家,什么国家工艺大师,什么紫砂瓷器国宝级专家,大多在购物频道推销所谓价值连城的瓶瓶罐罐,傻子买,傻子卖,说穿了,就是造梦。
因为收藏寿山石,对这个行业略有了解,就免不了说几句。在中国谈收藏,很多人喜欢和文化挂钩。例如,寿山石雕和新疆的和田白玉包括翡翠鸡血,究竟有没有文化?何谓文化?这个道理很简单,一个群体有没艺术?有没有文化内涵,你只要看看这帮群体的组织架构就成了,仅全福州市经营寿山石交易的商户,八成是初中以下学历,寿石有没文化?一目了然。
至于媒体频频露面的各种专家,我真的接触了不少,我很难想像,一个中国通史,四书五经,资治通鉴,唐诗宋词都不精通的糟老头,是如何演变成专家的?一位好的收藏家,好的鉴赏家,西方是三代出一位。中国人,出来要有书香味,也就是说,要有艺术范。这东西,刻在骨子里,装不来的。
比如近代的张伯驹、王世襄,一举手一投足,哪怕骑着个破二八自行车下乡,那个范,那个味,肚里的货色,每句话都散发着书香味。例如,香港的张宗宪,一身毕挺的白西服,一顶礼帽,苏家拍卖永远的一号牌,但凡看中的,目不斜视,一枝金笔从头举到尾,那气度,那派头,底气和知识造就了自信。
近来,熊猫国土豪横飞,缺的就是贵族,因为土豪国的财富历朝历代都被清洗,基本没有传承,既无文化,又无信仰,穷奢极侈,皮囊的享受只在当代,精神和心灵双空虚,反映在收藏界,刘老板勇夺鸡缸杯,就更像董存瑞舍身炸碉堡了,刘老板刷黑卡的气度就更像上海人的三个代表。
央视的那位所谓收藏名星,没事喜欢砸宝,弄个锤子学岳家将,戏里戏外学文人味。唉,亏了您前夫人还是位气质美女,近朱者赤,即使您穿着唐装,戴着玳瑁镜,您也装不了傅仪,铜臭和书香他本就不是一个味。
全民收藏,全民做假,全民捣腾,全民臆想,全民盗墓,全民崇拜,全民砖家,全民古董,全民故事,全民疯颠,全民乱舞,举国上下,全民造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