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斜视?
斜视就是一眼注视目标时,另一眼向一侧偏斜,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斜眼。最常见的斜视类型是内斜视和外斜视。有的是两眼球靠拢叫内斜视,俗称为斗鸡眼;有的是两眼球分开,叫外斜视。还有一些患者,是上斜视或下斜视。也就是说,除了眼内斜视或者外斜视,两个眼睛还有一高一低的差别。
2.斜视都有哪些类型?
最常见的斜视类型是共同性斜视和非共同性斜视。前者是临床工作中最常见的类型,发病原因尚不清楚,表现为眼外肌及神经支配无器质性病变,眼球运动无明显受限,向各方向注视偏斜角度一样。非共同性斜视根据眼球运动限制的原因分为两种:一种是由于神经肌肉麻痹引起的麻痹性斜视,如外展神经麻痹引起麻痹性内斜视。另一种是由于粘连,崁顿等机械性限制引起的限制性斜视。
3、斜视发病的原因是什么?经常会有家长问医生,为什么我家孩子会得斜视。是不是先天性的?实际上对于斜视,尤其是共同性斜视的病因,还没有研究清楚,研究发现其主要病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解剖因素,斜视由眼外肌发育异常所致的学说,目前已较少应用。二,调节因素,未经矫正的远视性屈光不正为了得到清晰的物像,过度使用调节,过度调节可以诱发集合过强,产生内斜视,屈光调节性内斜视和部分调节性内斜视主要是此作用机制参与。三,融合功能缺陷,双眼视力不等,单眼视觉剥夺等因素阻碍双眼融合功能发育,特别是婴幼儿时期,若发生上述病情,使患儿不能双眼注视,很易引起斜视。四,神经支配因素由于神经支配的不平衡,打乱了集合与外展的主动机制,若患者集合中枢过度兴奋或外展过强,眼的集合和外展出现异常便可发生斜视。五,双眼反射发育障碍,双眼单视是婴儿出生后形成的正常条件反射。如果在此过程中发生任何感觉(屈光不正、屈光间质混浊、眼底病变等)。或运动方面的疾病阻碍这一条件反射的建立,就可能出现斜视。六,遗传学,斜视可能为多基因遗传方式,非直接遗传。
4、斜视有哪些危害?
第一,儿童发生斜视后,不仅仅影响患儿的外观和美容,而且斜视是一种严重影响儿童双眼视功能发育的眼病,如果不尽早治疗,单眼性的斜视,首先会影响患儿偏斜眼的视力,导致斜视眼矫正视力下降,形成斜视性弱视。第二,斜视发生后,不仅导致单眼或双眼视力低下。还会导致两眼所看的物象有很大的差异,有重影或影像的混淆。为了克服复视和混淆视。大脑会主动抑制斜视眼传入的影像,造成双眼视觉功能的异常。第三.斜视会影响患儿心理健康发展,让学龄期孩子可能产生自卑感,不愿意与人交流,长大后害怕社交。
5、什么是双眼视觉?双眼视觉在临床上由简单到复杂,共分为三级。被称为三级视功能级,同时视、融合视和立体视。一、同时视,亦称为同时知为最低级的,也是最基本的双眼视功能。代表单纯知觉方面的融合功能。二、融合视,为第二级融合功能,它是在同时视的基础上,视中枢两眼对应点物象综合为一个完整影像的功能。三、立体视,也称为立体功能,它是融合功能的第三级。也是最高级的双眼单视功能。是在上面两级功能的基础上建立的,具有三维空间的视觉功能。
6、没有立体视对患儿有什么影响吗?斜视患儿两眼不能同时视物。即一眼注视时,另一眼处于休息状态,就不能将两眼获得的视觉信息,同时供大脑视觉中枢加工处理,就会缺乏判断物体的距离深度和立体感的视觉能力。就是所谓的立体盲。立体盲者,许多工作不能胜任,如飞行员机车司机、操作现代化的机械、创造精密仪器、医务工作、画家、设计师、体育运动等。因为立体盲者从事上述工作时。不但严重影响效率,而且极其不安全,容易出现各种事故。除了斜视以外,弱视、屈光参差。和单眼的视力等眼病也可引起立体盲。这些患者的职业和工作应当受到严格限制。
7、斜视什么年龄开始治疗最合适?儿童斜视一经确诊即应开始治疗。儿童视觉发育的研究表明,在出生后4到6个月时,人类双眼视觉的建立初具雏形,直到九岁以前反复联合使用,,不断精炼,巩固完善斜视的治疗年龄,就在这一可塑期内。早期采用非手术方法或斜视手术,对孩子双眼视功能的恢复和重建有积极的作用。出生后早期发生的内斜是两岁左右矫正,斜视预后较好。年龄越大,双眼视觉功能异常,恢复越困难。外斜视多为间歇性,即使在年龄较大时手术。也有恢复双眼视觉功能的机会。因此,对于发病年龄较晚的儿童,双眼视力正常,能够配合检查者,可以在患儿4到6岁进行手术。对伴有弱视的患儿在视力提高以后进行手术治疗。
8、斜视必须要手术治疗吗?是否需要手术由斜视类型、患者年龄、患儿视力、屈光状态等具体决定。医生会根据每个患儿的具体情况给出合理的建议。外斜视患儿大部分最终需要手术治疗。部分内斜视患儿可能不需要手术治疗,仅需要佩戴合适度数的远视眼镜。内斜视就能得到矫正,患儿需要定期到眼科门诊验光更换眼镜。先天性内斜视患儿单眼性斜视需要先治疗弱视,待双眼视力平衡后(可交替注视),可以手术矫正斜视,手术时机为出生后18到24个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