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近视度不断增加该怎么办

近视,是人类适应自然的产物,到了成年,有点近视不但无害,还有些好处。但有些孩子近视了,眼看着度数在不停地增加,每次换镜,家长都会感到揪心,到底该怎么办,才能让近视度增长的慢一些?

度数不断增加的原因很多,至少可以找出来以下七个,找准了就会有办法。

首先,不戴眼镜会增加度数。

为什么?戴眼镜能提高视力,视力达到0.6,能够在远处聚焦,放松睫状肌。看近时,睫状肌使劲,就像一根皮筋被拉长了。如果能让它放松,可以好长时间保持同样的长度。如果视力达不到0.6,没戴眼镜,看远时成像模糊,不能在远处聚焦,睫状肌则无法放松。这种看近的状态就会一直保持下去。想象一下,将一个皮筋拉开不放松,3个月后再放,就会发现它比原来长了些,再也无法回去了。用这个皮筋比喻假近视到真近视的变化,再形象不过了。3个月内近视度只长了0.25D,但长期下去也会每年1.00D。只有戴上眼镜才有机会阻断这一发展途径。如果能够及时发现,在孩子刚刚出现视物不清时,一次睫状肌麻痹验光,彻底放松一次睫状肌,就可能将假性近视消灭在萌芽状态。这次用药不仅可以得到屈光状态的准确信息,还有治疗作用。每3个月一次睫状肌麻痹,一些孩子甚至可以推迟一年以上再戴眼镜。记住一点,视力达不到0.6,一定要戴眼镜,而且需要一直戴在脸上。只用于上课,出门不戴的眼镜,不仅没有放松的机会,还可能会加重视疲劳。

第二个重要的因素是隐斜视。

隐性内斜视情况下,近用眼时间过长时,双眼会向内错开,出现了视物模糊。为了能够看清楚,使点劲试图让双眼看到一起。结果,越使劲内斜越厉害。这时候会表现出一系列视疲劳症状,甚至出现一过性高眼压。一夜之间就可能长近视0.30~0.50D。我们将隐性内斜视比作屋檐下的一堆干柴,看书写字近用眼,时间一长视疲劳出现,就像是划了根火柴扔进柴堆。这种快速增加的近视就像房子失火了,自己在燃烧。怎么才能防止这一危险?既不能搬走这堆干柴,也不能制止孩子们看书写字近用眼(划火柴),但我们可以设高门槛,不让火柴轻易扔过去。9岁以前的孩子,如果存在隐内斜,每天看书写字的时间不能超过1.5小时;10岁以上的孩子每天近用眼时间不能超过3小时,这显然不够孩子学习用。我们使用了一种正球镜加棱镜的附加镜,在阅读时套在平时戴的眼镜上看近,用上半辐原有的眼镜看远。这样既保证了随时都能减少调节,延长视疲劳出现的时间,又不会因长期戴用两个度数的镜片,增加不规则散光,降低最佳矫正视力(学生渐变多焦镜戴久了常会出现)。这种眼镜只用于隐内斜或存在隐内斜倾向的患者,肯定不会导致隐外斜了。

第三个因素是大散光。

一般超过1.50Dc的散光,被称作大散光,大散光戴镜时,很难将矫正状态与眼球状态作到完全一致。因为镜片是规则的,人眼的散光越大越难规则。有人统计,每增加1.50Dc的散光,就可能有20%的点,出现眼球与戴镜不匹配。这时只能考虑中央匹配,偏离中央不是过矫就是欠矫。发育中的儿童,对过矫戴镜会很敏感(下面还会提到)。当然,欠矫也会有另外的问题。通过一种硬性透气性隐形眼镜(RGP)就可能解决这一问题。RGP可以通过泪液镜消除一部分散光,还可以让角膜表面变得规整一些,提高视觉质量。双非球面的RGP效果更好,他不仅可以使镜片在眼球上相对稳定,解决一部分角膜散光,还可以矫正中央度数大于周边度数的近视,不会出现周边过矫。但散光太大,或不在角膜上,这种RGP也无能为力。

第四个因素是屈光参差。

屈光参差戴镜后,由于镜片度数相差太大(双眼屈光度不等就属于屈光参差,一般超过2.50Ds才会引起戴镜不适)、放大率不同(成像在视网膜上像径差>5%),双眼的成像不能在中枢融合,放弃了同时视。常常固定一只眼看近,另一只眼看远或双眼交替使用。只用一只眼看近,时间一长,这只眼近视度就会不断增加,很好理解。双眼交替注视为什么还会涨近视呢?一是有一只眼睛一直得不到放松,二是单眼注视的疲劳时间不会超过双眼同时视的一半。视疲劳出现后还没有完成作业,再坚持,很快就会发现近视度又增加了。解决的办法有三个:一是角膜塑形(后面还要提到)、二是RGP、三是角膜屈光手术。RGP由于贴近角膜,可以让人接受20.00D以上的屈光参差。角膜屈光手术,可以允许更大的屈光参差。现在眼科界,对屈光参差的孩子,已经放宽了角膜屈光手术的年龄限制。

第五个因素是近用眼时间过长。

一次近用眼时间过长或每天累计用眼时间过长都可能出现视疲劳。视疲劳状态下继续近用眼,不仅仅使近视度加深,还可能出现一系列更为严重的问题,像高眼压、干眼症、视网膜病变等等。良好的用眼环境下,正常人每天近用眼的时间可以最长6小时,超过这个用眼时间也会得近视。9岁以前不能超过3小时,6岁以前不要超过一个半小时。隐斜视、大散光、屈光参差等条件下,可能会出现双眼干扰或单眼注视。双眼不能正常使用,或只用一只眼睛时,有个经典的比喻叫“二减一小于一”。由此看来,眼睛有问题,近用眼时间至少减低一半以上。怎么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创造一个良好的用眼环境,解决隐斜视、屈光参差、大散光等。如果没能完全解决,只能限制用眼时间。有问题的孩子,在解决问题之前,只能将近用眼的时间控制在正常人的一半以下(3小时)。年龄小于等于9岁,再减半(1.5小时)。这样,孩子学习时间肯定不够。为了完成正常的学习任务,首先应该解决以上问题。同时还要注意,每次看书写字的时间不能超过40发分钟。

第六个因素是旁中心离焦。

什么是旁中心离焦?简单的说就是周边近视度戴大了。人的眼球不一定都能长成正球形,后极部中央有些平,有些尖。平的可能中央度数小于周边,尖的可能中央度数大于周边。一般在人群中,各占三分之一。戴镜后按周边度数配镜肯定看不清。按中央度数配镜虽然看清了,但周边度数戴大了。还在发育的孩子,眼睛很快会适应眼镜,周边就会涨度数,周边涨了,中央不会不涨。这样水涨船高,近视度就会不停地增加。即使不看书、不写字,也会。有些不规范的镜片,周边部度数明显地大于中央。这些镜片即使用于中央与周边一致的孩子,不看书不写字,也会导致近视逐步加深。怎么解决旁中心离焦?四个办法:一是角膜塑形镜,二是双非球面RGP,三是周边度数递减的框架镜,四是严格的限制周边近视度较大的劣质镜片用于少年儿童。

第七个原因是生长发育因素。

6岁到12岁的孩子,眼轴会增加2mm。眼轴每增加1mm,近视度就会增加3.00D。角膜、晶体的变化抵消了一部分。这3.00D的变化,几乎存在于每个发育中的孩子身上。也就是说,在6岁之前,要有+3.00D~+4.00D的远视,12岁之前还会有些远视。在这个年龄段中,每年远视减少0.50Ds。发展速度大于这个数,即使原来正常,也会过早得近视。除了先天性因素,极少出生后就有近视。出生后孩子的屈光状态约在+2.00D~+3.00D之间;4~6岁约在+3.00~+4.00之间;12岁保留+1.00D的远视。这是一辈子都保持好视力的人走过的屈光状态。大部分近视都是出现在发育过程之中。如果过早地进入近视状态,又没有及时找到诱发原因,近视还会一直按照这个路子发展下去。6岁之前出现近视的孩子,几乎%的要到高度近视;9岁之前近视的孩子,大约80%的会出现高度近视;12岁之前的近视,还有大约60%的进入高度近视的行列。知道了这些发育阶段应该表现的状态,就可以预测以后的发展趋势,同时还有办法尽早地采取各种干预措施。

茂名国医堂中医近视调理

茂名国医堂中医近视调理,秉承着“沿袭古法,中医养护,极致服务”的经营理念,旨在为客户提供个性、专业、安全、有效、完善、细致的服务,中医疗法广泛应用于儿童、青少年近视眼调理矫正,获得了青少年及家长的一致好评。

依托中医药医理,结合中医理疗技术,通过“五步法”有效调节睫状肌功能,刺激视神经系统再生,恢复晶状体初始弹性,从根源上改善视力问题。茂名国医堂中医近视调理,为爱眼而生,让你的眼睛焕发新的光彩。

明目五步法还您清晰视界

浴目

通过独家研发的中医秘方清洗双眼及脸部,既有眼部清洁之效,更能清热明目,舒缓眼部疲劳、肿胀、干涩等不适之感。

排毒

利用砭石对眼周穴位进行排毒,通经活络。

熨目

运用独家养目配方,结合中医熨目手法,对眼部周围进行按摩,改善眼部血液循环。

补目

独家研发中医药养目配方,给予眼睛更多的养分和能量;正所谓“肝开窍于目”,肝得血而能视,再通过养肝、滋补等外养之法,达到养目的功效。

养目

茂名国医堂中医近视调理为青少年带来系列后续护理巩固方案,有效防止眼部近视的再次侵袭。

第六代弱视近视治疗仪

青少年爱眼护眼公益火爆进行中

个免费调理名额等您来

为积极响应对青少年近视防控的关爱与重视,茂名国医堂中医馆首届青少年爱眼护眼公益启动,针对5至18岁的青少年近视、弱视、散光等患者,采用中医明目理疗法,结合高科技矫正设备,专业调理,让孩子摘掉眼镜,视力健康,拥有美好未来。

-(







































治疗白癜风哪里治疗最好
北京白癜风专家有哪些



转载请注明:http://www.faxingbb.com/xsjz/51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