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自己的理论水平还可以,实际操作也没问题,但是今天一个顾客让我意识到“理论”和“实践”的差距。
眼科学、验光学、眼镜光学、双眼视觉、斜弱视等等理论我都非常熟悉,标准的检查、验光流程、视功能检查、视觉训练方法也早已经掌握,这些操作步骤清晰地刻在脑子里,支持这样做的“理论”也很清楚,所以这让我在遇到顾客时还是比较有底气的。
我们的理论是这样的:问诊→检查→诊断→分析→处理
验光流程:电脑验光→MPMVA→散光盘→红绿测试→精调散光→二次红绿测试→双眼平衡→试戴
视功能检查流程:worth→立体视→远眼位→近眼位→AC/A→BCC→NRA→PRA→AMP→AF→NPC
处理方案有:单光眼镜、抗疲劳眼镜、渐进多焦点眼镜、变色眼镜、棱镜、视觉训练
这些具体的做法,我再熟悉不过了。
但是在这个真实的案例面前,不能按照常规流程做。
02基本信息:
张红,女,49岁,大学老师,主诉:干眼症、疲劳难受。来时未戴眼镜,电脑验光仪在检修,没有做电脑验光,那就直接开始验光吧。但家里有一副散光眼镜,一只眼-2.00,另一只眼低一点。
1、先查裸眼视力:OD1.0OS0.5
2、裸眼状态直接检查一下眼位,遮盖试验:远OS颞上方→正位;近颞上方→正位(明显)
3、瞳距:62
4、主导眼:右眼
5、NPC:20cm(裸眼)
裸眼状态下的检查一气呵成,这时视功能的检查流程早已抛之脑后,因为还没有验光,不能在综合验光仪上查worth、立体视。
6、开始验光吧。
没有电脑验光结果,怎么验光呢?检影吧!瞳孔非常小、透明度很差,影动很难看。考虑到顾客的时间成本、不能在她身上练习检影吧,所以放弃检影。那怎么验光呢?
灵机一动,参考视力。右眼裸眼视力1.0,平时也不戴眼镜,所以右眼直接略过,检查左眼,视力在0.5,如果出于近视的状态,可以进行散光盘检查,如果出于远视状态,这项检查又会“翻车”。通常都是近视的情况居多,检查一下散光盘的操作成本也很低,所以给左眼看了一下散光盘,顾客报告2点、3点之间清晰,按照“30倍法则”,把散光轴放在75°,增加散光至1.75时,顾客报告均匀。此时视力已经达到1.0,并且红绿平衡。然后精确散光,得到处方-1.75*70=1.0。
单眼检查完毕,开始双眼平衡。
双眼平衡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棱镜分离需要在眼前加垂直分离棱镜,我犹豫了一下,顾客开始裸眼状态下是存在外斜视、垂直斜视的,此时的垂直棱镜(右眼3BU,左眼3BD)很有可能无法分离视标,也容易造成顾客的不适。再加上这个检查需要太多的主观沟通和配合,所以就放弃了棱镜分离这种方法,给顾客进行了遮盖,验证双眼视力平衡。结果是:左眼清晰、右眼模糊。
这是一个太让人“纠结”的报告结果了,因为顾客主导眼是右眼,现在是非主导眼清晰,降低了非主导眼0.50之后,还是非主导眼左眼清晰,这是让人崩溃的报告。降低了这么多还没有视力平衡,继续降低吗?再降低视力一定会变差啊!是否要执意继续按照“理论:双眼视力无法平衡时降低非主导眼度数,保证主导眼清晰”?
我觉得度数不能再降低了,右眼增加-0.50时,顾客报告双眼清晰度差不多。此时处方:OD-0.50=1.0OS+0.50-1.75*70=1.0-.这个度数双眼比没有进行“双眼平衡”时相差增加了1.00D,难道这就是真的平衡了吗?
我对这个结果保持怀疑,所以重新回到MPMVA的结果:OD-0.50=1.0OS-1.75*70=1.0,此时进行单眼遮盖,比较哪只眼看得更清晰,顾客报告:左眼清晰。又是非主导眼清晰。
重新给顾客检查右眼的度数,OD-0.75*85=1.0,再次双眼平衡,变成了右眼清晰,此时处方OD-0.75*85=1.0OS-1.75*70=1.0。顾客试戴,觉得左眼没有看东西。把顾客的视力平衡了,检查时间较长,已经产生了不适,主观感觉不是很好。
主觉验光:OD-0.75*85=1.0OS-1.75*70=1.0
7、视功能检查:
worth:4
立体视:有
顾客平时工作主要是看电脑工作,所以进行下加光处方检查:
BCC:+1.25NRA:+0.75PRA:-0.50
ADD=+1.25
已经检查完ADD了,但顾客戴镜上渐近后会不会不适应呢?
我觉得很可能出现不适应,理由(1)近距离有外隐斜;(2)有垂直斜视;(3)初次配戴渐进、需要适应。
近距离有外斜并不能作为不能配渐近的唯一标准,因为AC/A低,ADD对眼位的影响不大,如果融像可以代偿,就不会出现不适。那么还需要检查近眼位、AC/A、融像范围~~~我觉得顾客已经受不了了,似乎还有什么别的事情需要她去处理,心思已经不在这里了。那就快速检查一下,戴上近用眼镜检查NPC:10cm(ADD),比最开始裸眼时近了许多。
远眼位:-10L/R6
给什么解决建议?
最开始的问题,顾客眼干、疲劳的问题如何解决?顾客主诉“干眼症”,应该查一下泪膜质量,给一些人工泪液之类的产品就好了,就这么简单的解决了?觉得有点“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此外,先排除一下其他方面的问题:我给顾客检查眼部健康状态、屈光状态、调节能力、眼位、融像能力等等,全部检查完了,给顾客的解决方案是什么?
一幅眼镜?顾客似乎有点难以接受,顾客觉得自己有眼镜,的确是戴上之后会舒服一点。我新给检查的处方与旧镜度数相差不大,兜兜转转检查这么久,最后还是配一副和旧镜度数相近的眼镜,满意度不高;
一幅渐进眼镜?顾客有较大的眼位问题,估计会出现不适,这么推荐不是最优选择;
两幅眼镜交替戴?长时间看近时戴近用、平时戴远用眼镜。
这些检查还有价值吗?
最后,顾客着急有别的事情,离开了~~~
真的有别的事吗?还会回来吗~~~
03经验总结:
检查不是目的,解决顾客症状才是目的;
症状不是诊断结果,不能依据症状去做处理,需要通过检查发现引起症状背后真正的原因;
快速发现问题很重要,快速是经验和理论的结合的结果;
标准检查和个性化检查要去平衡,在开始标准化操作还不熟悉时尽量按照标准化流程操作,在积累一些经验之后要个性化的检查和处理;
实际的顾客是一道“限时”考题,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出最优的选择。
夏季白癜风防治香港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