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一年,配一副新的近视镜成为许多人的刚需。据统计,我国有各类视力缺陷的约5亿人,其中近视患者4.5亿人,数目惊人。庞大的患者群体催生了巨大的市场,面对市面上琳琅满目的近视镜,消费者该如何选择?
我们建议:近视了一定要去正规的大型连锁医院进行验光配镜。
医院在配镜前,医生一般会询问患者年龄、职业、用眼情况、多久换一次眼镜等。针对不同的人群,对应的配镜策略也是不同的,而不是小孩、成人、老人一概论之。
一般来说,12岁以下的儿童青少年初次配镜前,需要进行散瞳。散瞳在医学上称为睫状肌麻痹验光,确认孩子是否有假性近视。中学生和大学生配镜是两种策略,中学阶段学业重,需要知道上课坐的位置。大学生多已成年,用眼强度不如中学生,要了解相关专业要求和平时的用眼习惯。
而大多数成年人,可以跳过散瞳这一步,一般根据日常用眼需求进行配镜。这里要提到一个概念——矫正视力。它是指用眼镜来矫正屈光不正之后得出的视力,即戴眼镜后的视力,代表眼睛能看到的清晰程度。即使近视度数不同的两个人,也能通过佩戴各自的眼镜获得相同的矫正视力。
一般而言,矫正视力根据配镜者的具体需求确定。有些人是为了方便日常生活,那么矫正到0.8就足够了,其中有些人经常看手机,可以选择中距离偏低的配镜度数,兼顾近距离用眼;经常使用电脑的人群如编辑、程序员等,散光尽量足矫,近视选中距离并且偏高一些的度数以看清屏幕,并且要距离视屏远一些;对司机群体则一般矫正到单眼1.0,以便高速行驶时能早一步看到指示牌,降低行车风险。
对45岁以上或者可能出现视功能缺失(老视、老花)的人群来说,则需要兼顾远近,找一个不容易疲劳的平衡点。
人们配戴近视镜是为了视物更清晰,如果度数不准,再好的镜框、镜片也没用。所以,一个准确的验光处方相当重要。
一般而言,进行完裸眼视力、眼轴检查、眼部角膜、晶状体、眼底检查后,就会开始进行验光。
南视眼科检查设备——生物测量仪1.初始阶段。检测原戴眼镜度数和戴镜视力,了解配镜者的戴镜习惯,以保证新配眼镜和原先戴镜习惯不出现很大的偏离,减少不适情况的发生。还要通过检影验光或电脑验光,了解眼屈光度的粗略值。
2.精确阶段。以初始阶段获得的资料为基础,通过综合验光仪调整好患者的瞳距和后顶点度数后,让患者注视视力表。医生根据患者对综合验光每一微小变化的反应进行相应调整,包括放松调节、近视或远视度数测定、红绿试验微调、散光轴及度数的确定、双眼平衡等步骤。在这一阶段,医生非常重视配镜者的主观反应。
如果配镜者为老视眼,即老年人由于眼球的调节能力减退而形成的视力缺陷,医生还要在精确验光后根据其用眼习惯、用眼距离和工作性质等,进行调节能力的测量,以获得验光处方。因此,老视的验配较普通近视更为复杂。
医院科学验光问诊3.终结阶段。医生要根据验光处方让配镜者试戴眼镜10-15分钟,通过观察配镜者的反应,再做出相应调整,目标是使配镜者既看得清晰又感觉舒适。
以上为完整的验光流程,目前市面上许多眼镜店营业人员验光水平参差不齐,加之店内仪器、设备有限,所以往往只做了简单的电脑验光就开始配镜,而眼轴检查、眼部角膜、晶状体、眼底检查、视功能检查等等重要的验光流程是没有的,这样配出来的眼镜对近视患者是不负责任的。我们再次呼吁:验光配镜一定要去营业人员资质齐全、验光设备完整、正规的大型连锁医院进行验光配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