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莱阳师范的同学们:相聚那些年一生难割舍
文/林日萍
青春不再时,情感在每一处皱纹里。
“年轻的朋友们,今天来相会,荡起小船儿,暖风轻轻吹,花儿香,鸟儿鸣,春光惹人醉,欢歌笑语绕着彩云飞……再过二十年,我们来相会,……城市乡村处处增新辉。”信息化社会,自媒体时代,哪还能等上20年,毕业13年,我们班级聚会,我们非常高兴我们的班主任徐东升老师,我们的科任老师依然年轻帅气,气质超然。可是我们的同学呢?千日不笑杨海峰,多才多艺车梅丽,情深义重宋仁杰,一本正经宫本武,笑而不语吕永豪,嬉皮笑脸宋文永,心灵手巧董香晖,体坛霸主宋艳辉,心宽体胖王树刚,宅心仁厚马石磊,海阳竹竿宋强……已经全然不是13年前的那个样子了,70后的我们自己当家作主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充分得到了体现,个个大了一个尺寸。
(一)
杨海峰是我们班军体,是我们班年龄最小的,阳历75年的。三年来,我没见他笑过,总是一副酷酷的样子。从军训开始,我就没看清这个人的脸,因为太近了。我是四排队伍中的第一排,7号小矮人。他就在我对面,平视看不见脸,因为人家高;抬头看他,感觉就在鼻尖上。
他不笑,我总有本能让别的同学笑,也缓解一下大家的紧张。说来也怪,就像那个一军训就容易顺拐的学生一样,我是一报数就紧张,我前面是徐文平,报数到6的时候,7号小矮人的我就说8,现在想起来我在家笑出了年轻的味道,笑出了学生时的回忆。如今,我仔细琢磨,之所以我报8是因为我心里已经把7报出来了,嘴上就应该报8了。这一错,等到真正的8号车梅丽报数,嘴巴刚张开一半,“千日不笑”气的呀,一句“重新报”,就把车梅丽憋回去了,接着我们第一排就得重新开始。军训要报数、每年的会操表扬要报数、体育课上要报数,我出丑的机会每年都有。我现在想,当时班主任或者军体怎么不把我调到第二排,让我出这个丑,尤其班主任在的时候,我更觉得尴尬,真的想找个地缝钻进去。
毕业13年聚会,第一次看见“千日不笑”会笑了,整个身心都长开了,少说比毕业的时候也能增重40斤。同学聚在一起聊天,车梅丽说到现在还害怕他,因为他不仅不笑,他还只会说三个字。开运动会的时候,米米跑道上,一圈圈的,腿疲惫的发软,看着前面已经有10人超过了自己,那个奖已经没有希望了,真想放弃,等转到我们班级观看的区域的时候,他在跑道外面冷冷的说“快跑”,“加油”他都懒得说,但是听了之后还是懂他简单背后的着急与倔强,又挑战了一次自己,在同学的注视下,拼劲全力追上三两个同学,最终还是争取到了名次。吃饭的时候,他只会说“集合”,没有第二句,多亏大家都自觉。站队的时候,他只会说“向左转”、“向右转”。现在以一个语文老师的敏锐总结出他总是在发号施令,也是军体的职责,但是绝不加一个表达情感的词语,如“快点集合”“加油超过前面”。既然这么简单,我想这个军体谁也能当。话虽然这么说,但实际上他是个好强的人,三年的相处大家都彼此互相了解,互相配合,心有灵犀,都为班集体争创一份荣誉。
男生与他交流还正常,女生无论问他什么问题,他就是三个字“不知道”。说话最多的时候是一周工作总结,到讲台上,也是非常简练,几个三句半就结束了。我不知他上学前父母是怎么给他灌输的思想,不与女生说话还是少说为妙,还是“三字经”背的太多了。总之,他就像一个谜一样的存在着。时间久了,我们就像一个盲人一样,只听声音,谁乐意去看一张冷冰冰脸呢。
上课前,一个脚后跟着地的人进来了,踏着教室水泥地咚咚响,不用看也知道是他。千日不笑,千日不变的脸,暂且不看也罢了。即使你看他也是白搭,他目不斜视,只看着地面走路,才不管其他呢。“千日不笑”唯独能哄着宋仁杰满意,天天让宋仁杰给他打饭,刷碗,乐此不疲,真是一物降一物。
“千日不笑”毕业后,什么都精通什么都知道。尤其可喜的是拥有教育情怀,这个曾经“三不知”的人,如今作为一个海阳学校的校长,知道真抓实干学校工作,知道科研兴教,知道发展教师理解体贴教师。走进课堂,沉潜到一线教学,听课教研,了解第一手资料,发现最本真的问题,这是一个有希望的学校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