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型斜视是指伴有垂直非共同性的水平斜视。
年,Urrets-Zavalia首先提出A-V现象(AandVpatterns),即眼球向上方注视与下方注视时水平斜度发生明显变化。A、V两字母开口方向表示分开强和集合弱,字母尖端方向表示集合强和分开弱,具体而言,内斜A征意味着上方内斜度数更大,内斜V征则指下方内斜度数更大,而外斜A征意味着下方外斜度数更大(图8-1),外斜V征意味着上方外斜度数更大(图8-2)。
在经典的A-V型斜视之外还存在一些特殊亚型,有的患者仅在上方眼位表现为外斜,而原在位和下方眼位正常,称之为“Y”征,另一些患者原在位眼位正常,而上下方眼位均外斜,称之为“X”征。“X”征和“Y”征并未单独作为一种分类列出,仍归于广义的A-V型斜视之内。此外,Urist曾以“继发性垂直向偏位的水平斜视”首先详细报道本病,故A-V型斜视也称为Urist综合征。
在生理状态下,当双眼向正上方注视时,分开功能增强,向下方注视时,集合(辐辏)功能增强,这种变化与V现象是一致的。为了有别于这种生理性差异,临床规定A征是向上方25°与向下方25°注视的水平斛视度相差至少应为10△,V征至少相差15△。
据统计,A-V型斜视在眼球运动异常的患者中占6.56%~50%,以V征多见,其中,A征:V征=1:(2~4)。
福盛康|眼视光
一家专注视光教育与仪器研发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