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云: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眼睛作为五官的重要部分,好看与否直接影响着颜值的高低,可见拥有一双好看的眼睛也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我们不仅要保护好双眼,还要重视眼部的疾病。
什么是斜视?
是指两眼不能同时注视目标,属眼外肌疾病,可分为共同性斜视和麻痹性斜视两大类。共同性斜视以眼球无运动障碍、第一眼位和第二眼位斜视度相等为主要临床特征;麻痹性斜视则有眼球运动受限,复视,可为先天性,也可因外伤、或全身性疾病导致。
临床表现
斜视的患者因为眼位不正,其注意一个物体时,此物体影像于正常眼落在视网膜中心凹上,斜视眼则落在中心凹以外的位置,如此视物就会出现复视情形;一眼影像受到抑制,丧失两眼之单一视功能与立体感,有的还会导致视力发育不良而造成弱视。
分类
1
内斜视
眼位向内偏斜。出生至内发生者称为先天性内斜视。偏斜角度通常很大。后天性内斜视又分为调节性与非调节性,调节性内斜视常发生在2~3岁儿童,患儿通常会伴中高度远视,或是异常的调节内聚力与调节比率。
2
外斜视
眼位向外偏斜,一般可分为间歇性与恒定性外斜视。间歇性外斜视因患者具有较好的融像能力,大部分时间眼位可由融像能力维持在正常位置,只有偶尔在阳光下或疲劳走神的时候,才表现出外斜的眼位。有些儿童还表现为再强烈的太阳光下常会闭一只眼睛。间歇性外斜视常会发展成恒定性外斜视。
3
上下斜视
眼位向上或向下偏斜,比内斜视和外斜视少见,上下斜视常伴头部歪斜,即代偿头位。
斜视的常规检查法:
双眼视功能的检查:国内普遍使用同视机检查双眼视功能的三级情况。立体视功能的定量测定,用同视机立体定量画片或颜氏随机点立体图测定立体视锐度。
屈光检查:阿托品麻痹睫状肌验光:了解有无弱视和斜视与屈光的关系。
眼位和斜视角的测定:确定是哪一类斜视。为了手术设计必须检查斜视角的大小。
眼球运动检查:判断眼外肌的功能,看眼球运动是否正常到位。
有没有代偿头位:帮助诊断是哪一条眼外肌麻痹。
确定麻痹肌的检查:检查眼球的运动功能、双眼分别注视、单眼各方向注视的斜视角度,用红镜片试验或Hess屏方法等检查可以帮助确定。
牵拉试验:术前评估术前将眼球牵拉至正位后估计术后复视及患者耐受情况。被动牵拉试验可以了解有无眼外肌机械性牵制或肌肉的痉挛情况。主动收缩试验了解肌肉的功能。
隐斜的检查:用隐斜计做定量测定。集合近点的检测:帮助诊断肌性视疲劳。
调节性集合/调节(AC/A)的比值测定:帮助判断斜视与调节和集合的关系。
并发症
大部分斜视患者出现立体视觉减弱或丧失、单眼抑制者可发生弱视,部分患者出现复视及混淆视等。
治疗
非手术治疗:
治疗斜视,首先是针对弱视,以促使两眼良好的视力发育,其次为矫正偏斜的眼位。斜视的治疗方法包括:戴眼镜、戴眼罩遮盖、正位视训练。戴眼罩是治疗斜视所引起的弱视的主要方法。眼肌手术则包括放松(减弱)或缩短(增强)一眼或两眼的眼外肌中的一条或多条肌肉。轻度斜视可戴棱镜矫治。正位视训练可作为手术前后的补充。
手术治疗:
斜视治疗的年龄越小,治疗效果越好。斜视手术不仅为了矫正眼位、改善外观,更重要的是建立双眼视功能。手术时机以6~7岁前为最佳。术后通过双眼视训练以增强和保持稳定的立体视功能。
注意事项
1、婴儿床上方应避免安装照明光源及挂固定的玩具,以防婴儿长时间注视。
2、手术患儿术后双眼包扎,使术眼充分休息,避免因眼球转动撕脱肌肉缝线。并嘱病人及家属不可自行去除眼垫及自行观察眼位矫正情况。
3、要重视儿童的眼保健,定期检查视力,及时发现和矫正屈光不正。
4、斜视戴镜治疗的疗程长,应坚持持续戴镜,不可时戴时脱。
5、积极治疗脑炎、高血压、糖尿病、肿瘤、外伤等疾病,消除可能导致麻痹性斜视的病因。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