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我们也发布了孩子眼睛近视的新闻,
由于电子产品使用太频繁,
增加了眼睛近视度数。
也有一些孩子没有使用电子产品,
也近视了。
究其原因是看书姿势不正确,
或者用眼的环境不健康。
今天我们跟大家说的
也是孩子眼睛近视的事情。
不过这次不是电子产品,
也不是看书引起的近视,
而是一种乐器——钢琴。
有人就纳闷了,
学钢琴怎么会导致近视呢?
别急,下面慢慢道来。
看着女儿文文(化名)的视力检查表,张女士一脸愁容。8岁的女儿从不玩电子产品,可如今已是度的近视。
女儿鼻梁上厚厚的镜片,让张女士既心痛又踌躇。但摆在她面前的,是道两难的选择题。
4岁学琴后每年近视加深张女士告诉医生,女儿4岁那年幼儿园入园体检,医生发现她只是有些轻度远视及散光,视力总体还可以,但后来接触钢琴,视力就开始差了。5岁半时,文文出现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到医院一查,已有度近视,不得不开始佩戴眼镜。自从戴上眼镜后,每年的度数都以到度的速度在加深。
“学琴后,考级、比赛离不开平时的大量练习,我们正常每天练习1小时。”张女士说,医院检查,近视的速度没有放慢,“我近视度,我老公视力很好,想不到女儿小小年纪就要每天戴眼镜。”
正常孩子都有一定的远视,每年要消耗75度至度的视力,而弹钢琴的文文消耗速度特别快,还没上小学,远视就变成了近视。为了延缓近视加深的速度,她不得不戴上角膜塑形镜。
但要就此放弃钢琴?张女士却下不了这个决心,文文已经考到钢琴7级,寒假还出国比赛。可照这个趋势,等到成年以后,文文就会发展到到0度的高度近视,视网膜脱离、黄斑变性的风险也比常人高。
学钢琴会近视?家长热议纷纷无论是出于培养兴趣还是仅仅不想落后于他人,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钢琴已成为当下很多孩子的必修课。但要说学钢琴会对视力有损害,很多家长都表示很震惊。其实,类似的案例在全国范围内并不少见。家长们对此也是热议纷纷:
“我家儿子就是因为近视不学钢琴了”;
“钢琴看琴谱真的很辛苦,必须要有照谱子的灯”;
“看来我们不学是对的”;
“没错,我们家学就是买的大字本”。
“因噎废食不行的。看书多了也会近视,啥也不学天天看电视照样会近视”;
“从5岁开始弹钢琴,长到16岁都没有近视,16岁开始看小说玩手机玩电脑,现在近视度”。
刺眼的黑白键+密密麻麻的琴谱那么,近视主要由哪些因素导致?
医生说,一是遗传因素占了30%以上;二是不良的用眼习惯;三是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四是过早或过多接触电子产品;五是练习钢琴的孩子容易近视。
“我们门诊问询时发现,8岁以下的近视儿童,20%是由学习钢琴导致。”间隔的黑白条纹被称为光栅,钢琴的黑白键就属于光栅,对眼睛刺激比较大,加上密密麻麻的琴谱,对视力造成了双重打击。
许多孩子一到4岁就开始学琴,眼科专家并不建议,一般在孩子6到8岁时,眼球发育才相对稳定,这时再开始学习乐器比较好。
学钢琴的孩子要注意三点:一是在光线充足的时候进行练习;二是练习30分钟后进行休息;三是尽量放在白天练习。
预防近视要注意饮食运动和习惯但为什么有些孩子总是玩电子产品也不近视?医生说,这样的孩子远视储备较多,远视度数较高,就是我们说的“远视眼”,但远视眼也有可能发展为近视眼,也不能用眼过度。
视力好并不一定说明没有度数,远视度数在度以内,没有弱视、斜视,一般不需要治疗,定期复查随访即可。“许多人认为,近视后去做个激光手术即可,殊不知这类手术不适合0度以上的高度近视患者,对角膜的厚度也有严格要求。”
→不能在光线过亮或是过暗的环境下近距离用眼;
→保持正确的用眼姿势,做到“一尺一寸一拳”(眼与书本距离为一尺;握笔手指与笔尖距离为一寸;胸口与桌子的距离为一拳);
→增加户外活动,每增加2小时的户外活动可降低40%至50%的近视发生率;
→均衡营养,少吃甜食,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适当补钙。
“户外活动主要为了增加钙吸收,缺钙会导致眼部肌肉疲劳。”医生说,羽毛球、乒乓球这类可以放松眼部肌肉的运动,也要在室外的阳光下进行才有效。另外,眼科医生会将手机屏幕亮度调到30%至40%,夜间还会使用色温偏暖、频闪低的护眼灯。
对于琴童,除了控制练琴时间,家长还可以放大琴谱,打印在淡绿色的纸张上。对于学生,近距离阅读时间要控制在半小时至45分钟,适时望远。如果已经确诊为近视,医院眼科进行医学验光,确定近视的性质;及时配戴合适的眼镜。如果度数控制不了,可以选择角膜塑形镜等;还可以滴用低浓度的阿托品眼药水。
如何“坐”才算“坐对”?
健康美好的人生,是“走”出来而非“坐”出来的。人类的日常活动量随着文明和进步而下滑,低头和久坐,更是现代人的日常生活写照。除了睡觉的8小时(甚至更少)躺着,其余的16小时几乎都在“坐”,而且是不正确的坐姿。
即使在健康意识提升的今天,大多数人依然忽略了“坐”的隐秘杀伤力,充其量将其与“肥胖”及“腰酸背痛”挂钩,没有意识到真正的健康风险。
变胖变懒惹病上身科技时代颠覆人们的生活形态,从劳作模式进入久坐模式,各种疾病也接踵而来。长时间久坐会让一个人变胖、变懒,继而导致身体上的疼痛,尤其背部疼痛,久而久之会蔓延至颈部、背部和腰部脊椎。此外也会增加罹患心脏病、糖尿病及癌症等疾病的风险,并且容易出现负面情绪如抑郁。不健康的久坐生活模式也会延续到孩子身上,形成恶性循环。
大部分人不论是开车、上学或上班还是吃饭,都在坐,在家时则坐着看电视、上网或看手机等等,除了睡眠,2/3时间都处于久坐不动的状态,而且坐姿不正确,除了引发身体疼痛,也增加心脏病、糖尿病及癌症等疾病的潜在风险。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一个人每天必须有至少30分钟的活动量,一个星期运动5次,但超过60%的人没有达到标准。
做运动也得常活动一个人只要每天或每个星期固定运动,就能改善久坐成病的问题?事实并非如此,下面是一些正确的认识。
▲1.运动确实有助于健康,但若是长时间久坐,即使每个星期打球、健身一两次,效果也不大。人体需要的是全天候的“活动”,不同于“运动”。
▲2.全天候“活动”的最基本标准是,每坐30分钟就要起身活动一次,比如去厕所、伸懒腰、活动筋骨,这些简单的小动作,都是必要且正确的“活动”,可确保血液循环。
▲3.不一定非要进行激烈的有氧运动或正式(全副武装)去跑步、踩单车、游泳等,最重要的是不要让自己长时间维持同一个姿势。
现代人的生活及工作模式,往往是一坐就是几小时,尤其是城市职场生活占据每天中8~10个小时甚至更多,即使每天做了运动,却不代表有足够的“活动”量。
步行是目前所知最好的日常活动,虽然没有规定必须走多远多久,但对于每天以坐为主的人来说,多走走总有好处。
究竟如何坐才算“坐对”?在讲求正确坐姿之前,首先必须有“正确的椅子”——能够上下调整高度和前后活动的座椅和椅背、有轮能移动、有扶手能让手臂平放和休息。
人的高度和身材不同,所以需要一张能够调整适合自己高度的椅子,活动椅背则帮助背部得到休息和舒缓的正确角度,尽量不用不能移动和调整的椅子,长时间僵直坐着,身体必然酸痛。
所谓正确的坐姿则非常复杂,也因人而异,每个人都有最适合和舒服的坐姿,但最重要的是必须“好好坐”。长时间使用电脑的现代人,往往是驼背式的前倾坐姿,久而久之背部肌肉疲劳,背痛和脊椎变形等问题接踵而至。
一般来讲,坐着时,踝关节尽量保持90度,并且平放在地,其他许多细节还包括视线和电脑荧屏的距离、荧屏和键盘的摆放位置和角度,使用键盘的手势等,这些因素都能对健康造成影响。
往期回顾▲6岁女童长出“双排牙”,原因竟是这样的……
▲少年患多动症10年,就医时医生却说……
▲不让玩手机,孩子近视怎么还加深了?
▲春暖花开正是宝宝“蹿个”时,家长要做好这些……
支持单位
江苏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协办单位
江苏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
江苏省健康促进委员会办公室
江苏省健康教育协会
江苏省预防医学会
技术指导
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健康教育所
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教育频道
出品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收看节目视频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