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眼科年学术交流

大型白癜风公益援助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636741.html

医院

眼科年学术交流会

—年12月22日—

会议

news

年12月22日,由医院眼科主办的年学术交流会议如期举行。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式下,本次会议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为全国各地的眼科同道们奉上了一场学术盛宴。

01

中国民族卫生协会副秘书长仲凯先生致辞

12月22日晚,会议获得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黎晓新教授的支持,并且在上海医院乔彤教授的主持下顺利举行。中国民族卫生协会副秘书长仲凯先生做了开幕致辞,表达了会议成功举办的喜悦之情,以及对各位专家、同仁的感谢之意,并希望通过这样的学术交流平台,大家能够及时掌握儿童眼病学术前沿成果,提升参会医生对斜视、儿童眼科疾病的规范化诊疗水平,更好地守护儿童眼健康。

02

上海医院邸悦《主导眼在近视形成过程中作用的分析》

邸悦医生根据自己在临床中发现的规律,总结认为主导眼并非固定不变,而是一直频繁更替,并且主导眼会随视物清晰程度在两眼间进行更替,近视时,眼球固视,主导眼无法更替,是非正常的视觉状态。

03

上海医院骆文婷《单冠儿童的眼部表现及治疗》

骆文婷医生指出单冠是一个复杂的疾病,需要多科协作。对侧眼DEP是单冠斜视的主要类型,同时上斜肌麻痹也常见,对侧眼的散光和散光参差量都更大,需要长期矫正屈光不正及弱视训练。

04

上海医院王斯颖《后巩膜加固联合斜视手术》

王斯颖医生详细讲解了后巩膜加固术的定义、发展历程、术后组织学改变原理以及手术方式。改良后的巩膜加固术安全可靠,对于高度近视合并各型近视的患者,争取一次性完成全麻手术,目前短期观察的临床效果喜人。

05

上海医院许凯《特殊类型斜视案例分享》

许凯医生总结了术前FDT证实患眼下直肌是否存在限制因素是DEP临床分型、手术方法选择的重要依据。如下直肌有限制因素,应该首先减弱下直肌以解除限制;Knapp手术与联合Foster缝线技术的改良Knapp手术适用于下直肌无或已解除限制因素的DEP,可有效矫正原在位较大的垂直斜视、改善眼球运动、扩大双眼单视野。

06

上海医院张艺丹《先天性小睑裂综合征的临床诊治》

张艺丹医生通过小睑裂综合征的临床诊治的经验,认为BPES患儿的治疗有赖于临床多学科联合协作,如眼科、内分泌科、妇科、遗传学科等,需要完善全面系统的治疗方案。而且联合手术同期行内眦成形术和上睑下垂矫正术,既可达到较好的效果,也可以减少麻醉和手术次数,减轻患儿家庭经济负担。

07

上海医院叶晗《儿童无晶体眼的视觉重建-RGP的应用》

叶晗医生强调婴幼儿先天性白内障术后无晶状体眼的超高度远视矫正,角膜接触镜应为首选矫正方式。在条件允许的地区及医疗机构,对植入IOL前的无晶状体眼婴幼儿采用配戴角膜接触镜进行屈光矫正,获得更好的视功能恢复。

08

上海交通大医院郑策《基于深度学习的儿童斜视诊疗研究》

郑策主任不仅分享了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水平斜视自动检测的研究成果,还认为深度学习方法在斜视的筛查、诊断等任务上已取得接近医生级别的准确率。除此以外,人工智能与医疗结合也是未来的趋势,虽然医疗机器人在眼科领域还处于摸索阶段,但将最终提高患者的医疗水平。

09

上海医院乔彤《斜视术后双眼视觉建立和干预时机》

乔彤主任通过多年的临床手术经验,分享了斜视术后双眼视觉建立的意义、双眼视觉重建训练方法以及病例分析与初步研究的结果。得出先天性内斜视两岁以内手术,术后一周后可以进行视功能训练;间歇性外斜视观察3-6个月,视功能一定程度上可自行恢复,如不恢复者,或术后眼位正,但有复视者,需积极进行训练的结论。

本次会议讲座内容丰富、精彩纷呈,涵盖儿童常见眼病诊疗及特殊斜视案例分享,截止会议结束,线上累计参会人数接近人次,评论区讨论激烈,学术气氛异常浓厚!12月29日晚上18:30,将线上开展理论基础专场,继续就儿童眼病诊疗、斜视术后处理等议题展开进一步探讨,敬请期待!

扫码进直播群

如群满人,请添加,备注入群!

精彩回顾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faxingbb.com/xsss/11147.html